正文 第47章 隋唐的文化(10)(1 / 3)

第三類是愛情小說。如白行簡的《李娃傳》,描寫士族子弟和妓女戀愛的故事。作者寫滎陽公子鄭生到長安考試,結識了名妓李娃,後來資財用盡,被鴇母與李娃設計拋棄,淪為殯儀館唱挽歌的人。他父親滎陽公任常州刺史,到首都述職,發現他兒子在街頭唱挽歌,盛怒之下把鄭生打個半死,棄之而去。鄭生無家可歸,沿街乞討,被李娃發現。李娃不顧鴇母的反對,毅然把鄭生領到家裏,煞費苦心地使鄭生恢複健康,重新參加考試,結果中了進士,當了官。特別可貴的是,李娃所做的一切,隻是為了愛情,她並不希望這樣做對自己有什麼利益。當鄭生要走馬上任時,李娃對他說:“今之複子本軀,某不相負也。願以殘年,歸養老姥。君當結媛鼎族,以奉蒸賞。中外婚媾,無自黷也。勉思自愛,從此去也。”在小說裏,作者生動地表現出李娃的忠於愛情和舍己為人的精神,同時也批判了門閥製度對愛情的破壞,這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另一篇著名小說是《霍小玉傳》,寫士族子弟李益和歌妓霍小玉的戀愛故事。作者對霍小玉的塑造特別成功,她善良純真,剛烈倔強,對社會現實有清醒的認識。她知道和李益結婚是不可能的,她對李益並不抱過分的奢望。她僅僅說:“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願畢此期。”然後自己削發為尼。李益當時很受感動,並表示回長安以後,一定與霍小玉結婚。但李益回鄉以後,在他母親主持之下,另娶名門小姐盧氏,把小玉拋棄了。霍小玉從李益走後,相思成疾,當她得知李益負約,自己已被遺棄時,憤恨欲絕。情節發展到這裏,似乎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為了使主題深化,在霍小玉死前,又穿插一位豪俠少年出來打不平,盡力拉攏李益和霍小玉會麵。他這種愛憎分明的仗義行為,加深了讀者對霍小玉的同情,和對李益的憎恨。

這篇小說揭露了統治者玩弄女性的腐朽本質,批判了封建婚姻製度,並通過霍小玉的形象熱情歌頌了婦女為爭取解放而敢於鬥爭的精神,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

第四類是曆史政治小說,例如陳鴻的《東城父老傳》,通過鬥雞者賈昌父老的經曆評論唐玄宗前後期的政治得失。玄宗前期實行政治改革,從而出現了經濟繁榮的局麵,這就是小說主人公所津津樂道的開元盛世。天寶以後,由於唐玄宗縱情聲色,生活腐化,奸相李林甫、楊國忠當權,朝政敗壞,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小說的主人公是開元天寶四十年曆史的見證人,真實地反映了這段曆史情況。

皇甫枚的《三水小牘》中有一篇小說,題目叫《張直方》,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當時藩鎮割據勢力的專橫殘暴。獨霸一方的節度使張直方,整天酗酒,任意殺戮奴仆,無惡不作。他的黨徒王知古,一天夜間誤入狐仙之宅,老狐仙原來想把狐女嫁給他,但當狐仙聽說他是軍閥張直方的同夥時,驚恐萬狀,連忙把他攆出去。作者對橫行霸道的節度使,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譴責,唐三彩馬並通過狐仙退婚,表現了人民對軍閥的憎恨。

第五類是神話故事,如李朝威的《柳毅傳》,寫落第書生柳毅,在去涇陽訪友的途中,遇到受夫家虐待的洞庭龍女。他為了解除龍女的苦難,熱情地為她到洞庭湖送信。龍女的叔父錢塘君得信以後,很快飛到涇陽,吃掉龍女的丈夫,救回龍女。錢塘君為了感謝他,威脅他和龍女結婚,柳毅為人光明磊落,堅決反對。他說:“我送信是為了救人,並無個人打算,假若和龍女結婚,就使自己成為‘殺其婿而納其妻’的不義之人。”龍女聽了,對他十分敬佩。後來洞庭君準備把龍女嫁給別人,龍女堅決不從。經過幾番周折,龍女終於主動嫁給柳毅。小說使虐待龍女的涇陽君一家受到懲罰,讓龍女自己擇婿,宣揚了婦女婚姻自主,並對傳統的封建思想作出有力的挑戰。

唐朝傳奇小說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國古典小說史上的一大躍進。小說作者是有意識地進行創作,他們不僅對現實生活作了比較深入和細致的描繪,而且在語言、結構、情節和人物塑造等方麵都取得了新的成就。特別是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每個人物都具有獨特的個性。例如李娃和霍小玉同是妓女,但李娃的生活經驗豐富,老於人情世故,她雖然愛慕鄭生,但不為感情所左右。最初她把鄭生當普通嫖客看待,後來決定與鄭生結婚,為鄭生的前途謀劃,處處表現胸有成竹。霍小玉卻是另外一種性格。她感情熱烈,盡管知道由於社會地位懸殊不能與李益結合,但她不像李娃那樣深謀遠慮,隻知執著而又單純地把全部希望都傾注在李益身上。李娃注重實際,霍小玉卻偏重理想。唐朝小說裏出現了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反映當時的小說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