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隋唐的文化(8)(2 / 3)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如者?人稱是內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朱紱[37]。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樽罍樽罍:盛酒器。溢九醉,水陸水陸:指水陸所產美食。羅八珍,果擘洞庭桔洞[38],膾切天池鱗[39]。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詩人在這裏無情地揭露了人民和統治集團尖銳的矛盾,白居易的愛憎感情,表示得多麼鮮明!從這裏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和人民群眾越來越近了。

白居易的作品,不僅通過個別曆史現象揭露封建統治者的荒淫無恥生活,而且還能抓住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戳穿唐朝後期阻礙曆史發展的主要症結,進行控訴和批判。他在《重賦》一詩中寫道:

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厥初防其淫[40],明敕內外臣: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寵,索無冬春,織絹未成匹,繅絲未盈斤;裏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白居易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悲端與寒氣,並入鼻中辛。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繒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號為‘羨餘’羨餘:當時地方大官如節度使、刺史額外搜刮民財貢獻皇帝以求寵,美其名曰:“羨餘”,意即賦稅的盈餘。物,隨月獻至尊。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進入瓊林庫[41],歲久化為塵。

唐朝皇帝為了揮霍享樂,除了國庫以外,還另設私庫,儲藏群臣貢奉的財物。節度使秉承皇帝旨意,在正稅以外,又巧立名目,給皇帝進貢。因為進貢得到皇帝的歡心而擢升官職的人很多。但是在廣大人民方麵,由於被榨取這些“羨餘”物,則造成“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的結果。而最高統治者並不珍惜這些從人民身上剝奪來的財物,他們揮霍不盡時,放在倉庫裏爛掉,化為塵土。這裏詩人把諷刺的鋒芒僅僅指向“貪吏”,他不敢直接指出是皇帝的罪過,並且還美化皇帝,這是白居易的階級局限,不應當過分苛求。

白居易的詩不僅有很高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藝術性。他掌握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描寫了無數典型形象。白居易的現實主義創作是自覺的,具有鮮明的目的性,他力求高度地概括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選取最典型的事件人物,運用一係列方法來創造多種典型形象,全麵地反映社會本質。

另一方麵,詩人善於利用細節刻劃,用對比抒情和敘事相結合等一係列藝術手法來塑造典型形象,使之鮮明突出。他無論寫一個人物和一件事,都能感動讀者,痛苦的令人流淚,憤怒的令人發指。讀了白居易的詩,使我們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

從白居易的全部作品看來,他的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流暢,但同時又是經過千錘百煉,作了大量的藝術加工。

正因為白居易詩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所以他的詩歌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白居易的詩在唐朝就被廣大群眾所喜愛。他對元稹說:“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裏,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仆詩者,士庶儒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仆詩者。”不僅如此,他的詩還被“繕寫模勒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白氏長慶集》序)。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市民百姓,雅俗共賞,至於樂工歌伎,則更相兢習,所以元稹感慨地說:“自篇章以來,未有流傳如是之廣者”(《白氏長慶集》序)。特別是他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更是被很多人傳誦。一個詩人的作品能這樣密切地和人民的生活聯係一起,是古典文學中所沒有的事。

白居易的諷喻詩,對後代的影響最深遠,唐後期的張籍、王建、元稹、李紳等,圍繞白居易形成一個以新樂府為中心的現實主義詩歌高潮。到了晚唐,皮日休等現實主義詩人,就是受白居易的理論和創作的深刻影響,寫出了具有強烈戰鬥性的詩篇,給詩歌發展開辟了新途徑。唐朝新樂府的精神和藝術風格,被曆代進步作家廣泛地學習模仿,用以指責當代的政治弊病,反映人民疾苦,並且和單純追求辭藻格律的形式主義藝術流弊進行尖銳的鬥爭。宋朝的王禹偁、陸遊等人的現實主義作品,都受其影響。王禹偁自己說:“本與樂天為後進”。除了著名作家以外,曆代學習白居易的人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