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隋唐的文化(7)(3 / 3)

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可勝數。所可舉者,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鮑防有感興詩十五篇。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篇。至於貫穿今古,覼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寒蘆子》、《留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三四十首。杜詩如此,況不迨者乎!仆嚐痛詩道破壞,忽忽憤發,或廢食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六。

這是大詩人白居易對杜甫的崇高評價,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杜甫對白居易的創作有巨大影響。特別是他的《秦中吟》和《新樂府》50首,從詩的傳統講,都是在杜詩直接影響下產生的。不僅如此,杜詩的現實主義精神,一直影響宋元以後各代文學。

其次,在藝術創作方麵,杜詩的影響也非常突出。從詩的章法、句法、字法、韻法以及詩的體裁方麵看,杜甫在文學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他創造了因事名題的方法,杜牧《張好好詩》為後代詩人創作現實主義的詩歌廣開了方便之門。原來在唐朝以前的詩,一貫流行“擬古”的風氣。一般作者都利用“漢樂府”的舊題來描寫時事,有的則是專詠古題,例如借用“鳥生”來詠鳥,借用“雞鳴曲”來詠雞。這種文不對題的怪現象,由於掩蓋了詩的現實性,從而使讀者捉摸不定,不知道作者是詠時事還是詠古事或詠古題。這種矛盾現象,從三國直到唐代中葉,一直存在著,沒有得到解決。例如李白對玄宗進攻吐蕃的戰爭雖然寫過諷刺詩,但是他卻借古老的“漢樂府”舊題,如《戰城南》、《關山月》之類。這樣做就不免掩蓋了詩的活生生的現實內容,削弱了詩的戰鬥力。到了杜甫,他創造性的解決了這一矛盾,使詩的內容和標題完全一致。他創造詩的新題,例如他反對當時的窮兵黷武,使用了《兵車行》的標題,而不用《戰城南》的標題。他諷刺楊氏兄妹的荒淫奢侈;使用《麗人行》的標題,而不用《長安有狹邪行》之類。這樣一來,使讀者麵目一新。

十、人民的詩人白居易

繼李白、杜甫之後,唐朝另一個偉大的人民詩人是白居易。他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在詩歌創作上達到了新高峰。

白居易(772—846),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唐德宗貞元十六年,進士及第,五年以後當了周至尉,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縣尉是封建王朝的下級官員,在這個崗位上,一方麵對上級官員要奔走逢迎,另一方麵對其屬下人民進行壓迫和剝削。這樣的官場生活,白居易當然是不樂於久居的。但是在那近兩年的縣尉生活裏,他卻有了一些意外的收獲。白居易由於親眼看到下層人民生活的疾苦,豐富了他詩歌的創作源泉。從這時起,白居易寫出不少名篇。元和二年(807)冬天,他被調到長安,又經過一次考試,當了翰林學士。元和三年任左拾遺,他除了寫一般的啟奏外,更有意識地以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在這些詩裏,他尖銳地揭露了貴族官僚的巧取豪奪,以及他們的窮奢極侈荒淫無恥的生活。他的詩歌在當時就發生相當大的影響,使達官顯貴們大為不滿。不久,便遭受一連串的排斥和打擊。元和十年(815),被貶為江州司馬,這件事是白居易的政治生活和文學生活的轉折點。從此以後,他雖然並沒有從根本上放棄改革政治的主張,但是,他再也沒有青年時代那種銳氣了。長慶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這是詩人多年的夙願,所以他非常高興。他得到任命以後,急忙整頓行裝,十月初便到達目的地。到杭州後,本著“勤恤人庶,下蘇凋瘵”的精神,事無巨細,他都親自動手。當時杭州人民最大的困難就是飲水問題。李泌在杭州時,曾開鑿六口井,白居易“複浚李泌六井,民賴其汲”。(《新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又組織力量增設湖堤,加高數尺,以蓄水灌田,從此瀕湖十萬多畝土地解除了旱澇的威脅,使杭州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他在杭州三年,於長慶四年轉任蘇州刺史。在蘇州兩年多,後又擔任刑部侍郎、河南尹。會昌六年(846)八月卒,終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