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第三種人〕——童貫自敘(2 / 2)

從忠君角度看,君王身邊的文武百官也有切除男根的必要,這樣可以消除他們的不軌之心。但從人倫角度看,文武百官比普通百姓更需要男根傳宗接代,更樂意享受充滿七情六欲的人生。因此,忠君與人倫之間存在矛盾。那麼,有沒有較好的辦法協調這個矛盾?辦法是有的,這一點應當肯定。不管處理什麼事情,最好的辦法是“一刀切”。切除人的男根,可以使太監盡力侍候君王,而不至於覬覦君王的女人;切除人的思想,可以使百官變成精神上的太監,而不至於覬覦君王的位置。要使人們變成精神太監,關鍵在於給某種思想觀念以絕對權威,並用它灌輸人們的頭腦,同時徹底消除多元思想的可能性,堅決打擊或清除不合時宜的異端邪說,確保天下臣民按照君王預想的模式做人處世。從實際出發,用儒家的“三綱五常”等思想觀念灌輸人們的頭腦最合適;如果文武百官或天下人都成為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天下自然平安無事,那樣君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過,任憑你飽讀聖賢書,也不一定得到君王的寵信。因為人心叵測,即使你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也不能保證對君王絕對忠誠。曆史上,除了管仲與李林甫能夠贏得君王長久信任,還沒有哪幾個大臣能讓君王完全放心。就說當朝宰相蔡京,總體來說皇上對他很相信,但有時候皇上也對他起疑心,因此他時起時落,四度拜相四度罷相。相比之下,咱們宦官由於特殊優勢,(失去男根)往往能得到皇帝的長久信任,終身受皇帝恩寵的宦官曆代比比皆是,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員。我做供奉官時,辦了幾件事情頗討皇上歡喜,因此陛下認為我忠誠而能幹,往後不斷給我晉爵加官,最終當上樞密使、開府儀同三司,封為廣陽郡王。在掌管軍政大權期間,我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先後去西北監軍防禦遼兵,到山東攻打梁山泊草寇,下江南鎮壓方臘叛亂。與此同時,我提出了聯金滅遼的主張,配合金兵滅了大遼。

仔細回想,那二十年多麼輝煌,朝廷軍政大權基本掌握在我和蔡京手上,毫不吹牛地說,提拔一個將軍或六部尚書,我童貫一句話就能搞定。那時候,天下人把我和蔡京並稱二相,一個是公相,一個是媼相。所謂媼相無非諷喻我宦官出身。宦官怎麼了?宦官者,換官也;宦官的官位,是犧牲最寶貴的器官換來的,對於活生生的男人來說,還有什麼比失去這器官的代價更大?損失了,應當得到補償;付出了,應當得到回報。

“點評”童大人,作為一個太監,你能混上樞密使,掌管國家軍政大權,確實不簡單。與其說你有本事,不如說你沾了太監製度的光。自從皇宮實行太監製度以來,太監這個獨特的群體便扮演著重要角色,參與並影響曆史進程。眾所周知,所謂太監就是被割掉男性生殖器而進皇宮服務的人。進皇宮服務,當然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皇帝和他的女人們服務。太監失去了男根,就不至於影響皇室血統的純潔性。僅此一點,就讓皇帝老子覺得可靠,感到放心。一般來說,太監初入皇宮,隻是做一些照顧君王起居的雜務。時間長了,與君王關係漸漸密切,於是有的便成為君王的顧問,不僅照顧起居,而且幹預朝政。更有甚者,甚至架空君王,敗壞朝綱。發展到這地步,雖然不太正常,卻也是自然而然的現象。

童貫小檔案

姓名:童貫      出身:宦官

星座:處女座     綽號:媼相、公公

進宮年齡:十二三歲  最喜好:追逐權勢

最得意:掌握兵權   最失意:當小太監幹雜活

最遺憾:失去男根   最痛心:被欽宗處死

最擅長:討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