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什麼是我們的文化基因呢?馬克思曾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寫道:“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馬克思的話啟示我們,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構成了我們的文化基因。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描寫了許多有靈有肉的人物,那些人物的靈魂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基因。阿Q活著的時候,他的心靈承載了先輩們的文化基因(阿Q精神);阿Q死去多年了,那個文化基因至今尚未清除,依然滲透在不少人的心靈。《水滸傳》這部書,對北宋社會各階層人物進行了生動描寫,為我們製作了大量的人物標本,從那些標本上可以解讀豐富的文化基因。比如說,從當今社會上假冒偽劣產品流行的背後,可以看到李鬼的影子;從橫行城鄉的流氓地痞身上,不難看出他們繼承了牛二的基因;麵對歹徒行凶作惡,那些敢於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的人,骨子裏隱約秉承了梁山好漢的俠義精神。

將一部名著清蒸,使書中人物的靈魂穿越時空再現,並與當代人進行對話溝通。這事情看起來很荒誕,似乎不可能發生。但是,真正的寫作就是讓想象自由飛翔。作家可以表現當代的現實生活,也可以描述過去的曆史事件,甚至可以無中生有或捕風捉影,寫作可能發生或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這個芸芸眾生的世界裏,在燈紅酒綠的都市街道,在鳥語花香的鄉村田野,在寂靜無聲的墓碑上,在紙片泛黃的古書中,任何一點微不足道的感覺,都可能激發我們的奇思妙想;從不同人物的麵容上,我們似乎看見一些人類本性,找到一些文化基因。眾所周知,基因技術在當今醫學上廣泛應用,能夠有效地治療人類的生理疾病。假如人們的心靈或社會患有疾病,是否有必要從文化基因入手,清除那些有害於個體或社會的文化基因?這是一個大問題,本人不敢妄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