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綠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專題調研
作者:白韶紅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麵臨著資源與環境的雙重壓力,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國也更加注重經濟的綠色增長。普洱市作為雲南省乃至全國發展綠色經濟資源稟賦最好、比較優勢最明顯的地區之一,更應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率先探索綠色發展的成功典範。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做大做強金融業則是實現經濟綠色增長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本文以普洱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為例,對金融支持普洱綠色經濟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麵、深入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金融支持試驗示範區建設的對策建議,以此助推普洱在綠色發展中快速崛起,從而為雲南、全國乃至周邊國家走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提供成功經驗和典型示範。
一、金融支持普洱綠色經濟發展的實踐及成效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普洱綠色經濟強市戰略的實施,特別是2012年普洱市正式啟動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為普洱經濟社會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全市金融係統順勢而為,科學戰略布局,迅速跟進融入,在增強自身實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的同時,努力策應普洱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助推普洱加快崛起。截至2012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26.4億元,同比增長18.4%,高於全省4.2個百分點,新增貸款50.7億元,同比多增7億元,全年累計發放貸款259.2億元,同比多發放78.8億元。其中,綠色產業貸款餘額131.9億元,占各項貸款餘額的40.4%;全年累計發放綠色產業貸款89.4億元,占各項貸款累放數的34.5%,有力地支持了普洱綠色經濟的發展。
(一)金融支持特色農業發展迅速,綠色農業品牌逐步樹立
普洱是農業大市,農業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86.7%,山區麵積占總麵積的98.3%,是典型的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發展生態、綠色的特色農業,是普洱建設國家綠色經濟實驗示範區的重要內容。截至2012年末,全市涉農貸款餘額158億元,同比增長19.4%,新增涉農貸款24.6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48.5%,全年累計向茶葉、咖啡、生物藥、煙草、蔗糖、蠶桑、橡膠等特色農業發放貸款38.6億元,貸款餘額26.7億元,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支持了普洱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和綠色農業品牌的樹立,成功開發出了“帝泊洱”茶珍、“愛伲咖啡”、“佳浩繭絲”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綠色農業產品。以咖啡為例,普洱市已成功注冊了思茅咖啡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思茅小粒種咖啡”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品質最好的咖啡,通過金融機構“公司(合作社)+農戶+信貸”金融服務模式的支持,以及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農民種植咖啡的積極性空前高漲。2012年全市金融機構累計向咖啡企業發放貸款8.1億元,有效解決咖啡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資金需求,為普洱咖啡走出普洱、走向世界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金融支持園區經濟初見成效,優勢產業更加鮮明
工業園區是普洱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快工業園區發展,有利於培植壯大產業經濟,形成特色突出、帶動力強的產業集群。全市金融機構堅持以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為核心,推行扶優扶強策略,努力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骨幹產業,支持天士力生物茶科技、福通木業、愛伲農牧、大唐漢方製藥、佳浩繭絲綢、瀾滄江啤酒等一大批入園重點企業、龍頭企業發展,助推普洱茶、林產加工、咖啡、生物製藥、蠶桑、綠色食品等綠色產業集聚園區的基本形成。截至2012年末,園區內已建成4個金融機構網點,累計向園區發放貸款3.48億元,支持園區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園區內企業貸款餘額29.4億元,同比增加8.3億元,增長39.4%,高於各項貸款增幅21個百分點,支持園區工業發展結構更趨合理,產業鏈的輻射效能更加明顯。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工業園區累計入園企業255戶,完成工業總產值63.9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42%,同比增長103.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52.5%,實現利潤0.94億元。普洱市工業園區已發展成為雲南省40個重點工業園區之一。
(三)金融支持林業發展方式轉變,“森林普洱”建設成效顯著
2009年以來,普洱市金融機構圍繞建設“森林普洱”,構建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和生物基因庫,打造現代林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積極支持低效林改造、特色經濟林種植和林下資源開發,形成了以“林紙為龍頭,林板林化為兩翼,林下資源開發為一體”的林產業新格局,森林產業體係更加鞏固,截至2012年末,全市林業及林產加工企業貸款餘額27.3億元,同比增長20.1%,累計發放24.8億元;林權抵押貸款餘額19.3億元,惠及2281戶林農和林企,業務開辦以來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51.1億元,餘額和累放數穩居全省首位,有效緩解林業融資難題,使傳統林業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森林生態總麵積居全省第一,累計完成低效林改造麵積101萬畝,以茶葉、核桃、橡膠、咖啡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種植400萬畝,以石斛、砂仁、草果、茯苓等為主的林下資源開發10萬畝,實現了林紙、林板、林化和林下資源利用的產業化開發。
(四)金融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穩步發展,城市品牌效應初步顯現
普洱市具有區位、氣候、生態、資源、普洱茶文化和邊疆多民族文化的比較優勢,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潛力巨大。文化旅遊產業已成為普洱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性產業。全市金融機構緊緊圍繞把普洱建設成為國際性旅遊度假休閑養生基地的戰略目標,不斷加大對文化旅遊產業和重點旅遊養生建設項目的支持。2012年,發放文化旅遊產業貸款2.6億元,重點支持了景邁芒景、惠民柏聯、景蘭等一批景點景區、高端酒店以及廣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成功打造了一批有效益、有知名度的旅遊精品項目。近年來,慕名前來普洱觀光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各界人士也對普洱的發展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並給予高度的稱讚與肯定,為打造“中國著名、世界聞名、世人矚目”的普洱國際品牌和“妙曼普洱、養生天堂”的城市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成效顯著,政銀企合作進一步深化
縣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市經濟發展的大局,而融資難問題是長期以來製約縣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深化銀政企合作、全麵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是建設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的重要舉措。通過積極探索和不斷創新,普洱市建立起了“市級牽線搭橋、縣級對接搭台、銀行企業唱戲、合作共贏發展”的縣域經濟銀政企合作新模式,目前已在四個縣(區)成功舉辦了銀政企合作座談會,共與290餘戶中小微企業及項目簽訂意向合作貸款74.8億元,截至2012年末,實際到位資金65.3億元,履約率達87.3%;全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138.3億元,同比增長41.6%。另外,為推進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普洱市政府還聯合省政府金融辦成功舉辦了“金融支持普洱行”係列活動,省市兩級銀行業金融機構與普洱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五年,將有望為普洱發展投入信貸資金822億元,為普洱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六)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社會誠信體係初步形成
如果說金融是普洱綠色經濟發展的血脈的話,金融生態則是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的根基。伴隨著金融生態建設越來越成為主流取向,金融生態已逐漸成為檢驗各級政府執政能力和金融支持程度的重要指標。2011年以來,普洱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陸續出台了《關於建立林業金融服務聯席會議製度的通知》、《關於建立普洱市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聯席會議製度的通知》、《關於做好企業一套表改革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普洱市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係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印發普洱市金融穩定工作協調製度的通知》、《關於印發的通知》、《關於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等一係列文件,建立了金融生態建設的長效機製和工作協調機製,政府、企業、社區、農村和公民“五位一體”的誠信體係初步形成,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截至2012年末,農村信用社已為全市44萬農戶建立信息檔案,占農戶總數的80.76%,核貸農戶42.3萬戶,核貸金額78.7億元。全市共評定信用戶32.7萬戶,占建檔農戶的74.1%。共評定信用組2939個,信用村221個,信用鎮9個。發放中小微企業貸款卡402張,發放基本賬戶機構信用代碼證13524戶,發放比例達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