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快速增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專題調研
作者:中國人民銀行大理州中心支行課題組
【摘要】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一種重要金融產品,豐富了投資者理財渠道,成為各家商業銀行重要中間業務和利潤增長點。本文通過對大理州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現狀的調查分析,注意到其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加劇了存款市場的波動,弱化了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效果,增加了商業銀行合規風險和市場風險,亟待加強管理,完善監測。
【關鍵詞】銀行理財產品 快速增長 對策建議 大理
一、當前大理州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發展現狀及主要特點
(一)理財產品種類明顯豐富,規模迅速擴大
調查顯示:大理州銀行理財產品種類明顯豐富,從最初隻有幾種保本固定收益產品到2012年6月末的48種;發行總額呈爆發式增長,2009~2011年大理州理財產品發售額分別達到12.73、17.29、35.74億元,同比增幅為35.82%、106.71%。2012年上半年發售金額已達25.39億元,比年初增長34.30%,如下半年繼續保持勢頭,全年發售額預計將達50.78億元,增幅為41.86%,呈逐年快速增長態勢。
(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不斷提高,進入2012年收益率出現逐月下行
2010年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還在3%~4%區間波動,此後,年化預期收益率不斷上升,最低均在4%以上,最高已經超過6%,平均收益率在4.8%左右。進入2012年,隨著前期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及降低基準利率,帶來放鬆貨幣政策預期,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大理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開始出現逐月小幅下行。如一季度人民幣產品的收益還維持在5%以上,但進入二季度,收益下行明顯,截至6月7日,當月人民幣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4.5624%,較1月份的5.2396%已下降0.6772個百分點。
(三)發行主體國有商業銀行占據主導,股份製銀行有“後來居上”之勢,地方法人機構暫未介入
從發售金額來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2009~2011年分別發行12.68億、16.70億、31.21億,截止6月7日,今年共發行21.92億,分別占同期發行總額的99.58%、96.60%、87.32%、86.32%,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占據主導地位,但呈現逐年遞減趨勢,其中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起步較早、總量較大,兩家合計占全轄累計發行額75.89%,發售品種較為豐富。然而,交通、興業銀行也不斷根據需求,推出新品搶占市場,大有奮起直追之勢。由於客戶和市場定位,以及產品營銷策劃差異,業務網絡覆蓋等因素,大理州農村信用合作機構、村鎮銀行暫時未介入發行理財產品。
(四)理財業務正在加大創新和轉型
隨著利率市場化穩步推進,2012年7月央行文件首次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再加上央行兩次降息,轄內商業銀行作出積極應對,及時做出調整,加大對理財業務的投入力度。主要是加大產品發行頻率,提升服務質量,注重產品創新,推出基金化運作,類資產證券化的嚐試、“理財夜市”等創新舉動,將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方向推進。以大理州建行為例,從該行2009年至今的銷售結構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更傾向於多種資產組合配置,正在謀劃“轉型”,資產組合式產品逐漸成為市場“新寵”,這也是國內利率市場化趨勢日益明顯的表現。
(五)從公眾購買偏好來看,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已成為主流
從人行大理中支監測數據看,2010年和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同比增幅為35.82%和106.71%,而同期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同比增幅為27.10%和17.40%。銀行理財產品的增長速度均高於存款餘額增速。到6月末,大理州個人類理財產品之中,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市場占比為89.21%,顯示出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提高,投資不僅僅局限於低風險存款,投資種類逐步豐富,對銀行理財產品認可度逐步增加。
二、理財業務快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理財產品為虛,固化儲蓄為實”帶來過度價格競爭,加大投資風險
2010年下半年及2011年全年CPI高位運行,人民銀行采取緊縮貨幣政策,接連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數次上調利率,同時銀監會為控製銀行業風險,引入存貸比指標,存貸比指標直接影響貸款業務,從而直接影響利潤,加大商業銀行存款壓力,商業銀行之間打起競爭存款戰爭,而發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爭取客戶,固化儲蓄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導致銀行加大理財產品發行規模,不惜犧牲理財產品自身收益,通過過度價格競爭穩定客戶、固化儲蓄,帶來投資者信用、流動性等風險加大,權益難以保障,理財產品本身特性丟失,影響銀行理財產品長期發展。
(二)預期收益率不斷提高,對存款利率上限管製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