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教育的理念、核心與實踐路徑研究(2 / 2)

三、創業教育的核心

在上述創業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認為,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並不在於教給學生有關創業的顯性知識技能,不在於指導學生去創辦企業,不在於培養學生成為“企業家”、“老板”或者“商人”,而是教會學生具有企業家的思維方式——即企業家精神。德魯克認為,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社會創新精神,是一種革新行為,並把這種精神或行為提高到社會進步的杠杆作用的地位[4]。本文根據相關文獻總結認為[1][5]: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在企業建立和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一種綜合才能,是一種隱形才能,企業家精神關係到一個企業能否健康有效的運作。

創業教育的目的是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那麼創業教育的核心在於這種企業家精神的傳遞。企業家精神的傳遞需要合適的載體。企業家精神的培養不僅需要顯性的知識技能,還需要隱性的企業家思維方式。知識技能的掌握不意味著一定能夠轉化為成功的創業活動或者靈活運用於各種現實的企業活動的情境,但是如果掌握了企業家思維方式就可以在不同企業活動情景下實現創新思維,隻有創新思維才能使創業過程始終保持向上的動力。

企業家精神要求企業家具備一定的個性特征和個性傾向性。首先,企業家應包含這樣一些特征:創造力、具有領導潛質、獨立自主、有激情、有冒險傾向以及渴望自我實現等。個性傾向性是指個體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程度,它影響一個人做事的意願與能力。創業教育中要培養的企業家精神就是需要具備這種個性特征和個性傾向性,可以使企業家在不同企業活動的情境中完成艱苦的任務,並且能夠調動起其積極認知能力,並對自身開創的事業充滿信心[5]。

四、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

根據上述所論,本文認為創業教育的實踐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 在高等院校的創業教育期間貫通終身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在終身教育理論中已經明確人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但卻沒有解決三個問題:第一,人們應當學習什麼;第二,如何學習才會使其所受的教育終身受用;第三,學習到的知識怎麼樣才不會隨時間與空間的轉移而丟失。在大學階段對青年實施創業教育是終身教育目標達成的重要路徑,是對終身教育理念的最好回應。終身教育的實質就是一種幫助人們獲得終身性就業知識和生存技能的教育,這與創業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從某種角度上,我們認為創業教育本身也應當是一種終身性的教育。

2. 企業家精神教育進入課堂並開發相應的課程。企業家精神教育進課堂要與地方的實際情況相一致,立足於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同時開發出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課程體係,這將是企業家精神教育進課堂的關鍵環節。

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企業家精神教育重點是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和意識、了解創業知識並體驗創業過程、發展企業家的個性特征等 [1]。課程的開發應當是主題課程與專題課程相結合的形式。主題活動課程是以企業家精神教育為核心,以各種實踐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多樣性的活動和積極的實踐中,體驗創業過程。專題課程既可設置一定的必修專題,也可以提供較多的選修內容,供學生自由選擇。

對於高等院校的大學生而言,由於目前我國尚未開設創業管理或創業教育等專業,因此,在高等院校裏,創業教育是跨學科的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應當結合大學生的本專業特點來開設。創業教育隻有滲透到專業教育中,真正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才能最終實現企業家精神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肖龍海.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及實踐路徑——兼論企業家精神教育[J].教育研究.2011,374(3).

[2]黃兆信,曾爾雷,施永川.美國創業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4).

[3]徐小洲,張敏.創業教育的觀念變革與戰略選擇[J].教育研究,2012,388(5).

[4]彼得·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5]魏筠.以企業家精神傳遞為核心的創業教育課程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