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教育的理念、核心與實踐路徑研究(1 / 2)

創業教育的理念、核心與實踐路徑研究

探索與思考

作者:賴磊

[摘 要] 創業教育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之一,創業教育的研究對促進教育改革和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創業教育在理念上應予更新,創業教育本身應當麵向全體公民,應當納入到國民教育體係當中,貫穿人的一生;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在於企業家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 創業教育;實踐路徑;企業家精神

[基金項目]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1年校級教學科研項目“高校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對接研究”

[作者簡介] 賴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戰略管理,廣東 廣州,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1-0074-0002

一、問題的提出

2010年10月,我國的“十二五”規劃全文發布,規劃中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這一發展戰略的實施需要突破兩個重點:一是高水準的創新,二是高水平的創業。不難看出創業教育成為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支撐。進入21世紀以來,創業不論是在我國高等院校還是民間,都成為一個流行詞語,我國成為全球創業最活躍的國家之一。但綜觀我國的創業教育,由於起步較晚,創業教育的理論多為簡單效仿歐美國家,或者直接將創業教育等同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1]。總體上我國的創業教育,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不能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對創業教育深入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創業教育的理念、核心以及實踐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二、創業教育的理念

目前,我國創業教育大多麵向高等教育階段具有自主謀業或創辦企業意向的學生,這一狀況已遠遠落後於時代新要求。創業教育的對象不能僅限於少數的“精英大學生”,而應當全民化,尤其應該包括未來的勞動大軍——全體青少年。如此一來,創業教育的具體實施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單純依靠大專院校單方麵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本文認為創業教育從理念上應當予以更新,要明白創業教育是政府部門、大學、教育機構、企業家等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2]。

首先,創業教育的對象應當是全體公民,創業教育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我們以美國創業教育為例,美國的創業教育發展了一百多年,經曆了從片麵的功利性職業訓練到較為全麵的非功利性係統教學的過程。片麵的功利性職業訓練目的在於培養能夠創造出更多工作崗位的人,讓受教育的對象成為自謀職業、創業致富的人。而較為全麵的非功利性係統教學目的在於提高受教育者的創業素質,包括創業心理品質、創業意識、創業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不同工作的需要[3]。後者的訓練更注重對受教育者的能力培養。

其次,創業教育的理念應予更新。創業教育應納入到國民教育體係當中,貫穿於人的一生。目前,我國由於就業導向的原因,使得創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視,但在基礎教育階段幾乎沒有涉及到創業教育,這會導致創業教育的根本失敗。教育應當具有連貫性和一致性,基礎教育階段的創業教育缺位,意味著在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階段的創業教育就如同“空中樓閣”,沒有堅實而廣泛的基礎。現實也表明我國高等院校的創業教育活動轟轟烈烈,但是實際效果差強人意,這與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創業教育缺位有著直接關係,同時也會影響基礎教育本身的質量提升。反觀歐美國家,創業教育是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衡量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當然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創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的應當有所差異。

再次,創業教育的理念應當普及。良性的創業教育體係應該貫穿人的一生,是終身教育體係中具有時代特征、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實踐中,創業教育的開展應當是多種形式的。根據創業行為的突發性特點以及創業活動的長期積累性特點,通過整合各種教育資源,通過正式或非正式教育、正規或非正規教育等形式開展多樣化的創業教育,建立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組織,為社會成員開展創業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