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州市農業科技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 / 3)

福州市農業科技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科技論壇

作者:劉平

[摘 要] 近年來,福州市農業科技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和差距。要大力實施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體係建設,努力形成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強大合力。

[關鍵詞] 福州市;農業科技;現代農業

[作者簡介] 劉平,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統計局農調隊長,統計師,研究方向:人口與農村政策,福建 福州,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1-0038-0003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豐則基礎強。影響農業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兩個方麵:一是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科技進步帶來的產出效率提高。依靠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要素來提高農業產出,最終必然會導致要素邊際報酬遞減,使要素投入產出效率降低,產生無謂浪費,不利於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因此,科技進步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出台了14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其中2012年“一號文件”則聚焦農業科技。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對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促進新農村建設等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農業科技的內涵

農業科技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農業科技是指農業自然科學技術的應用,包括農業基礎研究技術和應用技術;廣義的農業科技除了包括狹義的農業科技的全部內容外,還包括農業經營管理水平、農機化發展水平、農業勞動力素質等軟科學技術的應用。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講,農業科技進步是指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農業發展目標,如提高農產品產量、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率、改善生態環境等而采用科學技術所取得的進展。農業科技不是一個單純的農業技術問題,而是一個農業經濟問題,其核心內容是:通過農業科研帶來的技術進步提高投入要素的生產效率和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從本質上提高農業綜合產出能力[1]。

二、福州市農業科技發展的特點

近年來,福州市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發展,堅持“依靠科技、發揮優勢、確立支柱、突出特色”的思路,健全體製機製,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科研創新,狠抓成果推廣,科技興農取得了可喜成績。其農業科技發展的主要特點有:

(一)科技環境得到優化

1. 政策層麵。近幾年來,福州先後出台了《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科技示範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於依靠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對加快福州農業科技的發展提出了具體政策措施,提供了製度保障。

2. 技術層麵。近幾年,福州市先後開展了農村科技建設年、“十百千”農業科技示範工程、“千名科技人員下基層”等活動,充分發揮市科技局、市科協和市老科協“三位一體”大科技服務工作機製優勢,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步伐。

3. 服務平台層麵。福州市注重農業科技平台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服務的實施。通過開通“12396、110”惠農科普電話熱線,在《福州科技網》開設“三農”實用技術、科技疑難解答、成果推介、專家服務等欄目,組建科技專家服務隊,建設福州科技之窗等措施,形成較為完善的全市科技服務體係[2]。

(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福州市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並支持農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全市逐步形成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具備研發能力的龍頭企業為主的農技創新推廣體係。目前福州市已經在畜禽、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花卉、竹木、水產養殖等農業科技創新方麵取得重大突破,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科研經驗,再加上與台灣農業科技合作平台的建立,都為福州市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也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科技基礎。2011年,福州市生產高新產品的企業達1016家,實現高新技術總產值2039.8億元,擁有科技活動人員19.9萬人。其中,涉農企業27家,科技活動人員1580人,產值5.4億元。與上年比,涉農企業總產值增加0.6億元,增長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