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業主導產業競爭力分析
經濟縱橫
作者:楊亞冰
[摘 要] 主導產業的競爭力水平直接關係到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一個地區隻有選擇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主導產業,才能更好地促使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文章以新疆的工業主導產業為研究對象,以反映競爭力的七個指標來構建評價體係,將新疆六大主導產業的競爭力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進行比較,指出新疆工業主導產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新疆;工業;主導產業;競爭力
[基金項目] 石河子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欠發達地區主導產業選擇與發展研究”(RCSX);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對口援疆背景下提升新疆自我發展能力研究”(11YJC)。
[作者簡介] 楊亞冰,新疆石河子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理論與產業組織,新疆 石河子,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1-0009-0004
一、引 言
新疆的發展與六大工業主導產業密切相關,這六大產業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為了更清楚找出這六大產業的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有必要對這六大主導產業作全麵的競爭力分析。
在對新疆工業主導產業進行競爭力分析前,要選擇一套係統的指標體係,使評價指標體係更加合理、科學、有效,同時也要考慮到所選指標的可得性、可行性、可比性以及客觀性。為了更準確、全麵分析新疆六大工業主導產業,首先對新疆工業主導產業建立核心競爭力指標評價體係。
競爭力理論可以追溯到古典學派經濟理論,其代表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和馬歇爾的聚集優勢理論等。這些理論框架雖然並未明確競爭力的命題,但卻清晰地揭示了國際分工體係下國家間絕對和相對競爭優勢的形成機理,因而被奉為市場性競爭力優勢理論的基礎。而真正在一個明確或特定的競爭力概念下,以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或評價體係,來揭示競爭力形成和演變規律的理論,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被提出的,歸納起來主要有成本優勢理論、技術創新理論、競爭優勢理論、製度創新理論四種基本理論。
產業競爭力影響因素模型主要有以下四個模型:
1. 波特的鑽石模型。波特首先是對為何特定產業在特定國家會具有競爭力,或該產業為何能在該國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在他國不行,在此基礎上,波特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主要是從分析產業的競爭環境入手,從而得出了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六大因素,這六大因素也構成了波特的鑽石模型。包括:生產要素狀況;需求狀況;相關產業及支持產業狀況;公司戰略、結構及競爭對手;機遇;政府。
2. Dong-Sung Cho的九因素模型。Dong-Sung Cho在波特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延伸。盡管兩者得出的結論有重疊部分,但波特的鑽石模型使用對象主要是發達國家,用該模型對欠發達國家進行分析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正。在Dong-Sung Cho看來,商業環境、資源稟賦、國內需求、相關及支持產業是影響國際競爭力的物理因素;工人、政治家與官僚、企業家、職業經理與工程師是影響國際競爭力的人為因素。而在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偶然事件因素。因為所有經濟行為都要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生存,而偶然事件對於經濟活動生存所需要的大環境起到一個質的影響。這一點與波特所提到的機遇與政府因素是相似的。
3. 金碚的產業競爭力分析模型。金碚對產業競爭力的分析主要以市場為切入點,一產業的產品占有更多的市場,市場份額越大,利潤越多則說明該產業具有競爭力,反之則不然。金碚在對產業競爭力的實現問題上提出把市場占有率、固定市場份額以及顯示比較優勢作為分析產業競爭力的三個指標。
4. “鑽石”修正模型。該模型又被稱之為“新鑽石模型”,是我國著名的經濟與管理學家芮明傑提出的。之所以將這一模型命名為“新鑽石”模型,顧名思義是在原有的波特鑽石模型基礎上提出的。他對波特鑽石模型中無法解釋的一些關於產業競爭力的反例進行了更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提出關於一國產業競爭力的內生元素。除此之外,他也肯定了世界產業體係環境對一國產業競爭力的影響,他鼓勵國家產業參與世界產業,而在世界產業中所占據的位置又直接影響著產業的競爭力。
筆者以新疆為例,分析其工業主導產業競爭力的現狀,構建欠發達地區主導產業競爭力的指標體係,在此基礎上利用2011年的相關數據對新疆工業行業進行測算,評定其工業主導產業競爭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