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何如進校園(1 / 1)

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何如進校園

專欄

作者:王旭明

在習近平總書記直接倡導和推動下,一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東風正在吹進校園,這當然是令人欣喜的,因為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不能再被冷落了,它本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讓人憂慮的是,社會上又有一些人和機構,包括有關部門又開始打學生的主意、走老路了,那就是當下教育盛行的很荒誕的現象:領導重視什麼內容,教育部門就給學校和學生加一門課、增一套書和配一批人。這樣的現象應該警惕,這樣的做法應該立即停止。

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應該怎樣進校園呢?

大家知道,學校教育主要是以課程為中心,通過教師運用教材和教法完成對學生的教育過程。這一過程的主要框架是課程教材體係。幾百年現代教育已經為中小學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做了大致規劃,實踐表明,這樣的課程規劃適宜中小學生,符合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曆史、外語、地理、數學、物理、化學和包括音樂美術在內藝術類課程,以及體育等。從我們大致描述的這些課程來看,完全可以將我們所倡導的許多內容融入現行課程教材體係中去,如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學生安全、國防、慈善和心理健康等。

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麵我們的課程老化、教材陳舊,亟待改進和更新;另一方麵,課程和教材改革遲緩,卻不斷在現行課程和教材以外給學生和老師增加砝碼。據報道,某部門編寫的全國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試驗教材》已經送審。有人預測,此類教材和讀本將會在近年的出版領域大規模泛濫。此類勞民傷財、加重學生負擔的事情,我們以前做了不少,比如將書法教育、心理教育單列出來等等,學校、老師和家長叫苦不迭。如今,我們應該按照教育規律辦事,科學規劃、統一安排,讓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融合起來。

讓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走進學校教育主要課程和教材,當下最緊迫要做的是:一要立即修訂並盡快實施思想品德、語文、曆史、地理和音樂、美術等較多涵蓋中華優秀傳統內容的科目;二要盡快補充和調整現有教師知識結構,通過培訓、考核等盡快使現有教師短時間內適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三是在各級各類考試中,尤其是中考和高考的考試中,要充分發揮考試指揮棒作用,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重;四是有關部門要盡快整合現有學校課程資源,改變零散的、個別的和效率低的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狀況,優化課程,提高效率。應當堅持以主要課程為主,地方和校本教材為輔的原則,真正做到主輔分開,形成合力,促進我國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中國基礎教育一個很重要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那就是課程教材問題。這是直接影響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根本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低水平徘徊在領導批示、部門呼聲,學校開課、教師背講這樣一個層麵上。表麵上看,我們似乎完成了領導任務,達到了領導要求;實際上,正是在這樣違背教育規律且粗放型教育管理模式中,許多美好的理念被摧毀,不僅造成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還使師生對許多美好事物引發、產生抵觸和反感。

我們應當立即行動起來,堅信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必須、也完全可能融入在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裏,落實在現有的課程和教材中,體現在各級各類考試評價上。做到這一點,必須完善、調整和改進現行的課程教材體係,再不能做肥大人、毀孩子的事情了!

責任編輯 張惠清

Tip:收藏+分享中華兒女(2015年2期),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