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雨航 360度“雲衛士”(1 / 3)

李雨航 360度“雲衛士”

專題

作者:董穎

2014年11月中旬,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開幕,期間舉行的“第三方平台助力智慧城市發展”高峰對話上,專家們將智慧城市形象地比喻成一個人,移動終端相當於人的手腳,網絡相當於人的骨架,雲相當於人的心髒、大數據相當於人的大腦。雲安全聯盟全球首席戰略官李雨航補充說:“網絡和信息安全就是確保人的健康和自愈。”

李雨航,上世紀80年代出國,在北美學習、工作、生活28年,成為世界上最權威的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和雲安全專家,如今選擇回國,致力於我國網絡安全和雲計算的發展。

求知·創業源起蓋茨

李雨航的學習經曆頗為傳奇,初中畢業那年,聽說可以考大學了,就利用幾個月的時間自學了全部高中知識,之後參加高考以優異成績考上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係。1986年在中科院高能所研究生畢業並在國際權威刊物發表成果論文之際,聽說歐洲核子中心一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就寫信去表示想讀博,沒想到很快這位主任就回信了,推薦李雨航跟隨剛移民加拿大的副主任讀研並做他們的研究助手。就這樣,博士論文題目由諾貝爾獎得主親定,導師是盧瑟福獎獲得者,李雨航的學術之路一開始起點就很高。

頂級科學家給的機會,李雨航非常珍惜,所以到了加拿大參與科研經費雄厚的“歐洲核子中心小組”,他全身心投入研究,每天的路線就在家和研究室之間。李雨航說,用科學的方法來做科學的工作,自那時起他便養成了這種“根深蒂固”的科研態度。

就在李雨航潛心學術,大膽研發的過程中,他和幾位夥伴看到了PC(個人電腦)領域的機會。那時候PC機不能聯網,每台電腦隻能單獨使用,他們通過軟件技術使全世界的PC能夠聯網。通過這種公共語音電話線的技術,讓全世界的PC都可以通信,可以互相交換郵件和信息,交換照片和彩色傳真,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大的創新,讓計算機更普及化,更民用化,讓所有人之間有了一種溝通。

就這樣,李雨航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1990年,還沒有進行博士論文答辯的他就和幾個夥伴開始了創業,在加拿大開了一家公司。“我們的用戶界麵做得非常的友善,讓不懂技術的用戶也可以方便使用。我們的獨創數據采集技術和壓縮交互協議支持當時所有的數碼相機、打印機,實際上有點類似今天的QQ和微信,但那是二三十年前。”技術上的創新足以撼動世界,但是幾個學術型的年輕人在市場方麵經驗不足,推廣方麵沒跟上,所以盈利並不多,並沒有預想中“席卷全世界”的效果。

當年李雨航創業時,導師們都深感惋惜,如果不走這條路,他完全可以去做科學家。但李雨航並不後悔,那種創業的熱情有一部分來自比爾·蓋茨。“因為當時我聽說,在跐鄰加拿大溫哥華的美國西雅圖,有一個人叫比爾·蓋茨,他也是新創了一個PC軟件公司,做得非常好,所以我們當時有點雄心勃勃的,希望我們也在PC上做一個軟件,跟他這個軟件來競爭。”

在李雨航身上,有一種挑戰精神,從最初帶著80元錢敢去加拿大,到畢業選擇了艱苦的創業,“可能是我的血液中流動著創造的精神。”

創造·從IBM到微軟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歐洲核子中心另一位科學家發明的Web技術開始把互聯網帶向民用,但他本人並未獲得商業利益,所以覺得自己的公司發展前景未達預期的李雨航,認為科學家們有必要向成功企業學習,就進入當時的科技業界領航者IBM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