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欲借北柱擎華廈(2 / 3)

蕭嬋娟說:“豁達是什麼?《漢語大辭典》解釋,豁達是形容人胸懷開闊,寬宏大量,能容人容事。晉·潘嶽《西征賦》說:‘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舊唐書·高祖本紀》也記載:‘倜儻豁達,任性率真。’豁達,是令人羨慕的性格。生性豁達的人,未必大富大貴,卻能灑脫快樂。”

妙淑說:“誰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之樹常青,誰都希望幸福和快樂在自己身邊圍繞。那麼,請別忘記秘訣,那就是要氣量寬宏,豁達大度。”

二秀才說:“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

蕭嬋娟取出太平天國的金印,對小天王說:“此金印應該物歸原主嘍!”小天王看了一眼說:“請熔了金印,為北嶽大帝鍍了金身吧!”

空曠蒼穹,莽莽沃野。

一群大雁呼朋喚友,向北方飛去。

遠處的山巒在山煙和水氣籠罩下,渾然一體。

“不知左宗棠大人去了新疆沒有。”蕭嬋娟感歎了一聲,又接著說,“我到西北看看去!”

一群鴻雁從深草裏躍起,在冷漠的高空裏唱著思戀的歌,往北成群結隊地飛,滔滔長江水唱著進行曲向天際流去。

一隻小船沿著長江西行。

左宗棠站在江岸上說:“周夫人到了!”

周夫人抱著不到兩歲的小孫子坐在船頭,向左宗棠招手。

左宗棠登上小船,和夫人及全家相會,一家人十分興奮。

左宗棠問:“念謙呀,你看見大海了嗎?”

念謙吐音還不清楚,回答說:“看見呀!”

左宗棠更加高興了,又問:“念謙呀,海有多大?”

小孫子念謙將兩手張開,抱成一個圓形,表示海就是那麼大大的。

周夫人和兒子、媳婦都愉快地笑了。左宗棠笑得更開心。

天色漸漸亮了。周夫人和兒子、媳婦要走了。

江岸上,左宗棠目送小船緩緩離開碼頭,一路鳴著汽笛,駛向長江上遊。

小船漸漸遠去了,隻剩一縷青煙隨風飄蕩。

不久,輪船消失在水天邊際。

左宗棠不禁長歎:“西北戰局艱危,玉門關內外都已被敵人盤踞,戰爭將要打到新疆,一直打到新疆的最西邊境喀什和疏勒,絕不是幾年內可以結束的。自己此行不知何日歸來。”心想著年過半百、孱弱多病的治端夫人,不禁有一種預感,這次一別,以後可能再沒有見麵的機會了。

“大人,咱們該啟程了!”栗晅上前說了一句。

“好!”左宗棠答應了一聲,上了馬,一邊策馬,一邊長吟:

直從甌海指黃河,

膽寒西域楚聲多。

尖叉鬥韻看題壁,

竟病聯吟更荷戈。

回首四年泥爪跡,

明當出嶠意如何?

蕭嬋娟慢慢跟在後邊,到了西北。

“左大人,一路辛苦了!”一夥官員在路上迎接,並且頭前帶路,到了總督衙門。

總督衙門坐北朝南,背靠黃河。

飲和池在箭道大門內,池水經過箭道二門,在園外繞流,回環往複,流入節園,狀如一條小黃河。

園中有指雲樓,高三層。登樓北望,是雄偉的北山,和由西向東蜿蜒流過的黃河;南麵是五泉山。樓下立著兩塊石碑,一是古隸書,記載著漢朝大將霍去病敗匈奴皋蘭山下。另一是草書,刻著明肅雲《拂雲樓詩》。

左宗棠站在拂雲樓下,心潮起伏,用篆書寫了“大河前橫”的橫額,又題了一副對聯:“積石導流趨大海,崆峒倚劍上重霄。”

“好書法,好氣魄!”一夥官員稱讚說。

左宗棠說:“劉錦棠,你去通知各府衙,到總督府開軍政會議。”

“遵命!”劉錦棠答應了一聲,出去了。

栗晅上前一步說:“蘭山書院落成了,可容四千多人。”

“看看去!”左宗棠說了一句,立即前往蘭山書院。並為書院寫了一副對聯:“共賞萬餘卷奇文,遠擷紫芝,近搴茱萸;重尋五十年舊事,一攀丹桂,三赴黃槐。”還給門額上寫了“至公堂”三個字。

一夥人交口稱讚,十分敬佩左宗棠奏請分闈,創辦貢院。

左宗棠說:“我是科舉過來人,深知科舉雖能取得人才,人才卻不一定能考上科舉。以我來論,若非機遇,也斷難施展為國馳驅的一番抱負。”

“講得好!”二秀才站在門前,不禁高興,拍手稱讚。

貢院創辦起來了,並且進行了考試。

張榜那一天,左宗棠到了貢院。

一些落第的書生,衣衫襤褸,含淚欲去。

左宗棠十分同情,自己拿出養廉金,分送給他們,每人十兩白銀,作為回家路費。

一些中舉的窮秀才,上前辭別,準備上京會試。

左宗棠又拿出自己的養廉金,每人分送三十兩白銀,聊補囊中之空。並且深情地說:“我自己也是寒士出身,當年進京考試,辛苦奔波,仆仆道途,衣服破舊,囊中空空,困苦狀態,至今回憶猶在眼前,和如今見到的士子一樣。心地放寬,恩澤流長。宗堂當然應竭盡微薄力量對大家給予幫助。”

“謝謝大人!”一夥窮秀才十分感激地說。相繼走了。

蘭州府前,蕭嬋娟獨自站著。

栗晅坐著大轎匆匆走來。

蕭嬋娟上前請安。

栗晅十分高興,下轎與蕭嬋娟一起回府。

栗晅問:“懸空寺近來發展如何?”

嬋娟說:“還可以,香火甚旺,布施也上得挺多,懸空寺很有發展前途。”“你對恒山文化了解嗎?”栗晅擔心地問。

嬋娟說:“在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交會融合之地,在千百年征戰與和親的輪回之中,北嶽恒山摒棄了狹隘的民族主義,以海納百川的氣勢吞吐了人世間的一切榮辱得失,不少民族的文化形式,在悠久的歲月裏織成縱橫的文化經緯。恒山憑借著山水之韻,吸納著多民族文化的精髓,已然成為一個山水文化密切融合的集結點。”

栗晅稱讚說:“你很有見解,了不起呀!”一夜長談,天漸漸亮了。

一區菜圃,有水流過。圃內雜種著韭菜、蘿卜、瓜薯類,還有湖南家鄉的冬芥菜。

左宗棠穿著短衣,提著水桶,在圃中澆水種菜,欣欣然自得其樂。

一股冷風吹得樹葉“沙沙”地響。

“阿克木汗,這左宗棠還真有意思。”一個人小聲說。

阿克木汗躲在一棵大樹後鬼鬼祟祟地看著,不解地說:“不久將要進攻新疆,這個左宗棠怎麼還如此安逸呢?不像要進攻的樣子呀!”

“那咱們怎辦?”一個人小聲問。

“繼續觀察。”阿克木汗說。

栗晅瞧了一眼,假裝沒有看見似的,一邊往前走,一邊問:“總督大人,酒泉湖修好了,您去題一匾額吧!”

“好嘞!”左宗棠滿口答應,跟上栗晅往前走。

一處大湖,留著三個沙洲,並建了一些亭台樓閣,湖內養著魚,環湖築堤,周圍三裏,種了楊樹和花木,湖前建著一座清勵樓。

左宗棠題筆書聯:“中聖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我亭。”

栗晅忙將此匾掛在了南簷。

一夥又一夥人紛紛結伴,前來遊賞。

湖中白波萬疊,沙島回環,各色飛鳥小禽遊來蕩去,亭台樓閣倒映水中。幾葉扁舟漂在湖中,不時傳出悠揚的笛聲。

左宗棠泛舟於酒泉湖中,興之所至,吟了起來:

我心如白雲,舒卷無定著。

身世亦如此,得泊我且泊。

昔歲來蘭州,隨搓想碧落。

黃河橫節園,牛女看約略。

以搓名其亭,南對澄清閣。

走筆題“一係”,鄉心慰寂寞。

今我訪酒泉,民境重湖拓。

杖適出新泉,堤周三裏廊。

洲渚妙回環,樹石紛相錯。

渺渺洞庭波,宛連湘與鄂。

扁舟恣往還,勝躡遊行發。

邦人詫創見,旁皖喜且愕。

吾黨二三子,時複舉杯杓。

頻年南風兢,靖內先戎索。

出關指疏勒,師行風掃籜。

強鄰壁上觀,弭伏一丘貉。

老我且婆娑,勉司北門鑰。

桓桓夫子力,盛美吾敢掠?

西顧幸無它,吾歸事錢。

水國足魚稻,筍蕨耐咀嚼。

梓洞暨荒莊,況且有鄰壑。

一觴酹飛仙,有酒盈陂濼。

不飲酒不溢,十日飲不涸。

仙來笛悠揚,我來歌且咢。

豐年醉人多,仙我共此樂。

他年倘重逢,一笑仍夙諾。

一股大風吹著酒泉湖旁的一大片小樹林。

阿克木汗小聲問:“阿古柏,這左宗棠演得是哪出戲?”

阿古柏笑了笑說:“我聽索原講,左宗棠沒有軍餉,不能進軍呀!”

索原說:“近聞,左宗棠隻好命糧台向商人借款,以補餉銀之不足。”

“沒有那麼容易,兒臣聽說,根本湊不足。又準備請胡雪岩向洋人去借呢!”海古拉說。

索原說:“左宗棠召開完軍政會議,要有行動嘍!”

浩月當空,白雲相守。

一批又一批官員到了總督府。

左宗棠坐在主位上,大聲講:“今兒把你們叫來,是商量西北用兵的事。”

一夥人注意地聽著。

接著,左宗棠又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

一夥大將領命而去。

大風卷著黃沙,漫天飛舞。十幾個士兵抬著一口棺材,吃力地走著。

左宗棠帶著大本營不斷推進,前往哈密。

董字營打前鋒,浩浩蕩蕩通過天山險阻,進入了渺無人煙的大戈壁。士兵們每人背著一袋生紅薯,用它既充饑,又解渴,在荒涼的戈壁灘上,迎著蒼涼的落日緩緩地前進。

一群烏鴉隨著大軍,在天空中慢慢地往前飛。

軍中的糧草一天天地減少。

栗晅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對蕭嬋娟說:“你這次回到懸空寺,要讓北嶽恒山一帶的仁人誌士籌一筆資金,支持左宗棠大人收複新疆!”

“您放心吧,我一定會辦到!”蕭嬋娟答應了一聲,觸景生情,吟了起來:

出征憂邊豪氣生,

五百北嶽築長城。

英雄駕馭效孫子,

時事艱辛學桂英。

拔劍山河橫立馬,

風起風停任我行。

書生乃有封侯念,

尼姑無求保太平。

左宗棠一邊走,一邊聽,激情所致,也放聲高歌:

王土孰容營狡窟,

岩疆何意失雄台。

癡兒盍亦看蛙怒,

愚鬼翻看導虎來。

借劍願先卿子貴,

請纓長盼侍中才。

群公自有安攘略,

漫說憂時到草萊。

海邦形勢能言清,

何況效邊又親征!

西舶遠逾獅子國,

南溟雄倚虎頭門。

胸有成竹終恁險,

緩進急攻出奇兵。

視死如歸浩然氣,

一尊山館共誰論?

蕭嬋娟聽了,十分感動,放馬急馳,漸漸遠去。

風蕭蕭兮西北寒,壯士豪氣衝雲天。

左宗棠帶領大軍連戰連捷。

阿古柏十分驚慌,想憑借天山之險,負隅頑抗,派大總管愛伊德爾呼裏堅守達阪城;又命人守住吐魯番;在托克遜築下了三城,互為犄角,命二兒子海古拉死守。

一場沙塵暴在新疆的區域內猛刮著。

左宗棠站在總督府大門口,自言自語:“下一步就要進攻南路,收複全疆。然而軍費緊缺,不能說不是又一個嚴重考驗呀!”為此,整天愁眉不展。

栗晅說:“不知蕭嬋娟回恒山籌到多少資金呀!”

一輪明月冉冉上升,白晃晃的銀輝,給大地添上了一層光明、淡雅、柔和的色彩。

巋巋恒山,上麵鐫刻著道光皇帝親筆禦書的“人天北柱”四個大字,上接藍天,下立大地。

不遠處,妙蘭與車夫一起奔來。

妙蘭觸景生情,憶起往事,又感現實,不禁低吟:

一拉熱手憶舊遊,暖風輕吹插花頭。香帕拭去汗,心中蜜意流。好景留不住,冷風卷雲愁。誰吻桃花麵,陶醉幾春秋。

“好詞!好詞!”車夫一邊拍手稱讚,一邊說,“一首《菩薩蠻》,道出了一個女兒家的愁思。哈哈,你羞不羞?”

“你壞!你壞!”妙蘭一邊追打,一邊罵,“一個趕車漢原來也懂女兒家的事,你不要臉!”

二人打打鬧鬧,一起往山上跑。

雪融了,春天已經來臨,滿山遍野的小草慢慢地冒出了頭。一夥人抬著大木箱,匆匆向懸空寺走來。

阿妹說:“懸空寺失盜的寶貝,總算被找到了,可以物歸原主嘍!”

微風夾著綿綿的細雨,沉睡的大地蘇醒了,開始接受著春光的沐浴。書呆子押著車輛也向懸空寺奔來。

妙蘭問:“小施主,這是什麼東西?”

“這是金條和元寶,準備獻給懸空寺。”書呆子說。

小燕子帶著春意飛來飛去,柳樹也含情脈脈,像個姑娘似的,露出幾分綠的笑意。

張之洞騎著馬,沿著一條大路匆匆行走。

大路旁,有一座府院,南麵山勢巍峨、怪石挺拔;北麵河水潺潺,蜿蜒不絕。在蒸騰的地氣襯托下,遠遠望去,像飄在霧裏的宮闕。

“好大一處府院!”張之洞稱讚著往進走。

院內,飛簷鬥拱,色彩斑斕,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大門上高懸著一塊匾,上書“張家府”三個金色大字,大門兩旁柱子上題著一副對聯,左邊是:“胸懷大誌經天地。”右邊是:“腹有詩書氣自豪。”一對精致的石鼓配合著一對石獅共同妝點在大門前,更顯得這一處院落雄偉壯觀。

“不愧張將軍的府院。”張之洞感歎著。

“人生盡有福,人苦不知足。思量患難苦,平安便是福。思量饑寒苦,飽暖便是福。思量孤獨苦,有朋便是福。”張鳳鳴坐在椅子上,一邊飲茶,一邊感歎。張禧說:“莫謂我身不如人,他人騎馬我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張祉說:“當官員與商人混為一體的時候,經濟社會又會沿著怎樣的一條軌道前行呢?”

“可以肯定,一旦官員成為商人,行政權力就會不可避免地介入市場交易之中。一切通過正常手段無法獲得的資源,就可能因為權力的介入而成為不費吹灰之力即可輕取的囊中之物嘍!”張禧也發著感慨,“從表麵上看,地方經濟或許因此而出現一派紅火的景像,地方統計的數字或許也會相當地好看一些,官員也或許將賺取升遷的資本,但是,誰去計算國家因此而喪失掉的一切呢?”

張祉說:“更值得關注的是因官員的短視和急功近利而導致的紅頂商人的盛行,必然為權錢交易和權力尋租打開方便之門,必然導致社會深層次的腐敗。”

“你們在談論什麼?”張之洞一邊走,一邊問。

聽見問話,張祉回頭看了一眼,立即站起,高興地說:“不知學政大人駕到,有失遠迎呀!”

“不要多禮,咱們立即上恒山。”張之洞說。三個人說著,走著,到了恒山。

一座山峰,正麵是懸崖絕壁,寒風吹拂,山峰頂端,挺立著一株濃陰鬆樹,樹葉濃密幾乎覆蓋了整座峰頭。

幾隻小鷹在周圍盤旋。

“呀,好大一棵鬆!”嬋娟看了一眼,隨口讚歎了一句。

張宗禹說:“古人雲,‘無為自化,清淨自在’,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的心靈可以沉澱出生活中的紛雜和浮躁,過濾掉人性中的淺薄和粗俗。人生的長河,需要波瀾壯闊、洶湧澎湃的恢宏,也需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輕柔;人生的季節,需要蓬蓬勃勃的春天、熱熱鬧鬧的夏日,也需要秋日的六根閑靜與平淡;人生的事業,需要叱吒風雲、標新立異的開拓,也需要平平凡凡、兢兢業業的實幹。”

嬋娟說:“靜,是修身養性的重要原則,靜如止水才能排除私心雜念,無欲無求,心平氣和。水中月,夢中花,不足為依,虛幻的東西不應以為動。情欲物欲到頭來同樣是一場空,故心境宜靜,意念宜修,心地常空,不為欲動。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誌。這時的心,便是一塵不染的明鏡,無邪念襲來,反映人之本性。”

一輪紅日不斷高升,照耀著北嶽大地。

懸崖上的一叢叢小草花,其腳下是如萬馬奔騰般喧囂的黑龍潭,濤擁浪擠,飛花濺雪,幾十裏之外都能感受到驚天動地的震顫和轟鳴。

張祉望了一眼,用右手指了指,感慨地說:“你們看,那一叢叢纖弱的小草花,在朝陽下盡情舒展,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全然不在意腳下的驚濤怒吼。幾朵星星樣的花瓣精致而認真地綻放著,日間望著浪花微笑,夜裏枕著波濤入眠。安之若素,怡然自得。”

張之洞順指看了一陣子,極具哲理地說:“生活中免不了鮮花掌聲、燈紅酒綠、歌舞喧騰的熱鬧,但熱鬧之中,往往包含著無聊的捧場和虛假,熱鬧之後,留下的常常是無奈的冷清和失落。隻有寧靜才是一方淨土,它能幫你抵禦住無窮無盡的誘惑,為你帶來心靈的慰藉,更能讓你享受生活的安寧。惟有心靈的寧靜,才能不熱衷權勢顯赫,不嫉妒功成名就,不乞求聲名鵲起,不羨慕美宅豪第。因為所有的熱衷、嫉妒、乞求和羨慕都是一廂情願,隻能激起情感上的迷惘和躁動,加重生活中的煩惱和負荷。惟有心靈的寧靜,才能於高朋滿座、觥籌交錯時不會眩昏,曲終人散、獨對殘月時不會孤獨;才能不為沉浮升遷耿耿於懷,不因缺少鮮花掌聲落落寡歡;才能心平氣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安安逸逸地過自己的日子,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人生的歲月。像雲朵一樣在天地間輕鬆和飄逸,對待別人像湖泊一樣超然和寬容。”

張禧說:“心靈的寧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無論是為人處事,還是工作生活,隻要能保持一種淡泊清靜的心境,守住一片溫馨的寧靜,就能夠理智、從容,你就會發現人生處處有美麗的風景,生活時時有溫馨的笑靨。”

一陣風從山溝裏刮來,卷起許多落葉和枯草。

悠悠歌,

悠悠歌,

四十八歲空消磨,

人生壽命能幾何?

株守恒山十六載,

燕趙往來成逝波。

倒不如,

攜琴劍,

整笠蓑,

東走蓬萊唱道歌。

妙哉肩挑水桶唱著張三豐的《悠悠歌》,悠然走到了甜水井旁,陶陶然用瓢往桶裏舀滿水,挑起扁擔,又往山上走。

妙善站在藏經樓上,瞭望了一會兒,大聲喊:“妙嬋姐姐回來啦!”這個聲音在山穀間回蕩。

掃帚僧看了一眼蕭嬋娟,對眾尼姑說:“曆史上,凡是有遠見卓識、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如何對待人才問題上,態度總是比較虛心的。因為他們深深地懂得,隻有虛心地禮賢下士,才能得賢,進而興國安邦。要治理一個國家,需要這樣幹;要治理好一個寺院也需要如此而為之!”

嬋娟與大夥一一見麵,又大聲喊:“到會仙府議事!”

夜色好像一襲輕紗,籠罩著奔騰的群山和廣袤的田野。

“小天王帶著一夥人走進了婁子缸坊,沽酒行令。”喜英反映說。

嬋娟聽了,眉頭微皺,心潮起伏,苦苦低吟:

閑征雅令窮經史,

大呼小叫勝戰前。

酒後猶不憂生計,

敢對寒燈獨自眠。

不待菊黃婁子坊,

友人相並立瓊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