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享受餐桌上的食物(2 / 3)

3.寶寶的吃飯要與成人“同步”了

寶寶10個月之後會經常要求“自己吃飯”。當然,這句話不是他親口說出來的,而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隻要他自己拿著勺子自己吃飯,他就會表現出非常高興的樣子。實際上,寶寶在出生後10~12個月已進入輔食添加的後期,要求“自己吃飯”是很自然的。在這個時期,寶寶體內每天所需攝入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主要來源於一日三餐。此時,寶寶也進入了最後的斷奶期,經過這一轉折時期,寶寶的食物選擇和喂養時間都要與成人“同步”了。

三、輔食的安全製備和儲存

1.輔食家庭製作的基本原則

自己給孩子做食物,成本會低些,花樣會更多而且安全。自己給孩子做食物,很容易知道並控製孩子的進食。在家中做嬰兒食物,必須注意兒童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要,例如食物要軟硬適度,幹稀適度。在8個月以前,孩子吃的多是糊狀食物,先是蔬菜,再是水果,最後加肉類食物。在8個月以後,飲食轉向吃固體食物,要及時增加飯菜的質量。如果把飯菜煮得時間太久,它的營養成分就會被破壞掉。飲食衛生是家庭製作輔食的最重要的環節,做飯時父母應洗手,餐具、碗筷要清洗幹淨。

2.現做現吃

給孩子在家做輔食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多次、少量、現做現吃。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時,量比較小,所以在製作輔食的時候,會有一些麻煩。為了方便些,也可以把生食(比如魚、肉等)切成小塊分別用保鮮袋裝起來,凍在冰箱裏。在吃時,隻取出一小塊給孩子做,而不是凍一大塊,然後都做了,放在冰箱裏分頓給孩子吃。其實,冰箱並不是安全的,細菌仍然可以在冰箱裏繁殖。食物從冰箱取出後如果過了一小時再重新放在冰箱裏,食品被汙染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3.孩子習慣不加食鹽和調味品的食物

孩子9、10個月時開始頻繁接觸大人的飯菜,因此有些鹹味和調味品是很自然的。但嬰幼兒食品應為溫和清淡的味道,不宜過鹹過甜,不宜用成人的口味和喜惡來判別,寶寶的飯菜讓大人嚐一嚐會覺得沒味道,很難吃,其實這正是寶寶已經習慣並且最適宜的美味食品。家長們應懂得小兒在接觸新食物時,也正是飲食習慣培養的開始。一旦寶寶過早習慣了較鹹或調味品較多的成人食品,寶寶對以後清淡的兒童飯菜就再也不感興趣了。

4.多大的寶寶才可以加鹽

小嬰兒由於從未接觸過食鹽,因此他不知道鹹味是什麼?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9、10個月在添加輔食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加一些鹽,尤其是天熱的時候寶寶汗出得很多的時候,添加鹽來補充礦物質是有益的。1歲的孩子一點鹽都不碰也會影響寶寶味覺的發育和營養的需求,但要記住寶寶和成人的口味不一樣,有的成人口味特別重,用成人的標準來判斷加鹽的量肯定是不行的。

一、常見問題

1.孩子晚餐是否也應少吃

安排成人一日食譜時晚餐宜少吃,但對於一個正處在生長發育旺盛時期的孩子來說,不論身體生長還是大腦發育均需大量的營養物質來滿足需求。由於孩子的飲食比較簡單,若晚餐再吃得太少太差,在晚餐和次日早餐時間隔十幾個小時裏很可能會出現蛋白質——能量的缺乏,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孩子的發育生長。對於營養狀況不太好的孩子,家長更應重視孩子的晚餐,利用提高晚餐質量來改善孩子的營養。但對於體重已經超重,甚至發胖的大孩子,堅持“晚餐吃少”的原則是正確的。

2.和家人一起吃飯應注意什麼

大約10個月時,孩子的飲食興趣開始從糊狀食物轉向成塊的食物,但這些食物最好還是剁碎或者柔軟些。吃飯時如果他已經對食物不感興趣想要離開餐桌的話,可以按照寶寶的要求讓他離開一會,不要強迫他坐回餐桌把飯吃完,反正下一餐他可能會吃得比較多,把不足的補回來。和家人一起吃飯時盡量減少給孩子幫忙的次數,孩子很快就會“照顧”自己了。

3.孩子半歲後母乳照樣有營養

對母乳喂養的最新觀念是母乳喂養無上限,隻要寶寶想吃多久就喂多久。母乳一直是富有營養的。隨著年齡的變化,母乳的外觀和內在成分會有相應變化,以適應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但其營養價值仍毋庸置疑。因此,在添加輔食的情況下仍然應堅持吃母乳,並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這個時期,如果每日還能吃到500毫升母乳,大概能夠滿足孩子熱量與蛋白質每日需要量的30%~40%,維生素A需要量的45%,維生素C需要量的90%。

4.寶寶一歲前流口水屬正常

我們先來看看口水是怎麼來的,它有什麼作用。人體口腔內在表麵光滑的黏膜下藏有耳下腺、舌下腺及頜下腺三對分泌口水的腺體,統稱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唾液由腺體管道送到口腔中。你可別小看了這些口水,它可使我們的口腔保持舒適性的濕潤、幫助清潔口腔、潤滑食物使其易於吞咽。同時口水中含有很多酶,有的有消化的作用,有的還有殺菌作用。唾液腺隨時都在分泌,它的分泌是呈波動性的。進食時或口腔中有東西時會分泌較多,緊張時分泌較少,腸胃不適時會分泌較多,白天較多,睡眠時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