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固定喂養人和喂養位置
選擇合理的和相對固定的喂養位置和比較固定的喂養人是建立合理喂養關係的關鍵一步。大人怎麼方便怎麼喂,這是一種以成人作為主導地位的喂養方式,不利於建立良好的喂養關係。
2.開始吃餐桌上的食物
8~10個月時,孩子的吃飯興趣開始從糊狀食物轉向成塊的食物,大多數嬰兒樂意與家庭其他成員一起吃飯。開始時,可以既給他吃糊狀食物,又給他吃桌上的食物,到1歲時應過渡到以吃餐桌上的普通食物為主了。孩子開始吃大人飯後仍要注意不要強迫孩子遵循你的飲食方式。大人也許會吃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但麵對1歲以下的孩子並不需要高纖維和低脂肪,直至兩歲前,對孩子攝入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都不應過度限製。高纖維食物過多會影響寶寶鐵、鋅、鈣等營養素的吸收和生物利用。
3.不科學的“飯勺現象”
在一些家庭中,家長端著飯碗,拿著飯勺追著孩子喂,這種強迫寶寶進食的營養行為破壞了有利於孩子進食的氣氛,不利於培養寶寶獨立進食的良好習慣,也不能均衡營養。家長應注意在孩子吃飯時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能力,避免為了讓孩子吃快,家長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飯,這樣會導致就餐時的心理負擔,這些都是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和對兒童的飲食行為缺乏了解造成的。有的家庭在給兒童喂飯時開著電視,喂養人在孩子集中精力看節目的時候把飯喂到孩子嘴裏,忽略了兒童與喂養人間的交流。
4.通過餐桌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父母鼓勵孩子從小獨立進餐,盛的飯菜要適量,要求把所盛的飯菜盡量吃幹淨,不要留給其他人吃。在與孩子就餐的整個過程中,可以把他的小椅子坐在你旁邊,讓他模仿。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並規定孩子應當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不要貪多,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家長應掌握住幫助孩子進餐和讓孩子獨立進餐兩者之間的關係,孩子自己吃一吃,大人幫一幫,有時催促或強迫孩子吃飯倒不如讓他餓上一頓。
5.品嚐酸、苦、甜、辣不同味道
在寶寶味覺全部完善以前,他們極少或根本沒有接觸過苦味和酸味食物。隨著輔食種類的不斷變化和不斷的接觸家庭飯菜,可有意識地讓他們接觸酸、苦、甜、香、辣和鹹味。品嚐不同味道蔬菜製作的菜泥、菜粥,放有少量蔥和鹽的魚湯、放有少量胡椒和辣椒的菜湯、加有食醋的湯麵等,都可讓孩子從小就習慣不同的食物。有意讓孩子們從斷乳開始就不斷嚐試各種味道,這對防止孩子偏食很有益處。
四、開始學習自己吃飯
隨著年齡的長大,寶寶開始學習抓住並使用杯子、勺,這樣有利於及早停止奶瓶喂養,如果孩子仍喜歡用奶瓶,甚至過分依賴奶瓶,寶寶選擇營養豐富食物的機會就會減少。
1.學著自己吃飯
如果寶寶想自己用湯匙,可以讓他自己動手去吃。學著自己吃飯可以說是寶寶生理和心智發育上的一大進展,寶寶自己吃飯的行為可刺激寶寶肌肉協調和平衡能力的發展,家長應盡量鼓勵他這麼做。寶寶要經過幾個月的訓練才會熟練地自己吃飯,你可以準備一些比較濃稠容易舀起的食物,如稠米粥、蒸蛋或蔬菜泥之類。如果他仍是舀不起食物覺得很泄氣,你可準備些“手指狀”食物讓他握在手上吃。
2.吃得一塌糊塗
寶寶可能會將吃飯時間視為另一個玩耍的好機會,尤其在寶寶開始學習使用碗和勺子自己吃飯時,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寶寶可能會將食物拿來玩,因此大部分的食物可能都掉到地上,而非吃進寶寶的肚子內。看起來好像是他故意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但隨著他的大腦和手眼協調性的逐漸發育成熟,一切都會很快過去。你可以利用遊戲或小獎品來鼓勵他學習保持幹淨,並可采取一些簡單防範措施,例如在小桌周圍地板上放一塊塑料布,以便於清除被亂扔、弄髒的食物。
3.幫助孩子學會使用湯匙
一旦孩子知道如何拿住並使用湯勺,他就會嚐試自己進食。要有耐心,不要去隨意奪去他的湯勺,此時孩子需要你信任他自己吃飯的能力。在開始自己進餐的最初幾周,如果孩子真的餓,寶寶對吃飯的興趣會比玩耍更濃。還有一個好的辦法便是母子雙方均拿著相同款式與顏色的湯勺,當他無法舀起食物時,你可將已舀滿的湯勺和他交換,孩子會毫不困難地接受這些食物。
4.為什麼要停止奶瓶喂養
隨著孩子的長大,在進餐或喝水的時候,讓孩子用杯子。在我國大約一半1歲以上的孩子仍用奶瓶。過長吮吸奶瓶會影響寶寶頜麵部的發育,容易出現齲齒和反頜。延長用奶瓶喂養的另一缺點是奶瓶不如杯子和碗一樣容易清洗幹淨,在奶瓶清洗時,一些藏在奶瓶隱蔽處的奶垢由於未被清洗掉而汙染了奶瓶內的奶汁,這是孩子發生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時間用奶瓶喂養也不利於寶寶心理的成熟。
5.防止齲齒發生
“奶瓶蛀牙”多發於非母乳喂養兒身上,最佳的預防方式自然是鼓勵母乳喂養。如果你的寶寶需要用奶瓶哄著入睡,在小孩睡著後,一定要記著把奶瓶從他嘴中取出,千萬不能讓他養成噙著奶嘴睡覺的壞習慣。如果寶寶使用安撫奶嘴,隻在喂養時使用。嬰兒吃奶時,最好讓他在20分鍾內吃完,不要讓他含著奶瓶入睡。家長可以在喂完奶以後再用裝開水的奶瓶繼續喂食,這樣可以達到清潔的功效。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應注意逐步停止寶寶需要用奶瓶哄著入睡的習慣。
6.示範如何用杯子喝水
如果孩子在最初幾周僅僅把杯子作為玩具,水灑得到處都是,這也十分正常,大多數孩子都會這麼做,要有耐心。最終在你重新給杯子加水時,他會將杯子中的大部分液體喝下。用杯子喝水有助於斷奶過程的進行,如果孩子在哺乳完成前試圖逃走,或是左顧右盼含住乳頭而不進行吸吮,這些信號都告訴你,孩子應使用杯子換下奶瓶並該著手斷奶了。
特別提示:學習使用杯子
一旦孩子經常自己吃飯,就是他開始用杯子飲水的最好時機。開始時讓孩子使用有兩個把手和一隻帶含嘴的杯子,最好選擇濺出最少液體的杯子。開始時在杯子中盛水,一天一次,向他示範如何用杯子喝水。孩子12個月的時候,一定要停止使用奶瓶喂奶、喂水,改為使用杯子、碗、勺。千萬不要以任何借口延長使用奶瓶的時間。
一、常見問題
1.用奶瓶幫助孩子入睡的危害
在斷奶過程中,你可能會嚐試在孩子的奶瓶中放入果汁或牛奶來幫助孩子入睡,但這樣做不利於孩子的健康。因為孩子在吃奶時睡著,牙齒的周圍會殘留有牛奶和果汁,可能導致牙齒腐蝕。更糟的是仰臥在床上進食會使進食的液體可以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感染。如果孩子整夜睡眠,不因饑餓而在夜間醒來,說明他並不需要床上哺乳來提供額外的營養。
2.果汁的補充應有限製
孩子一旦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對水分的需要將增加。大多數家庭會用果汁為嬰兒提供額外的水。然而,如果孩子補充的果汁太多,會影響消化,導致產氣甚至會腹瀉。為保證孩子的日常進食和營養需要,每日喂果汁1~2次,攝入量不超過50毫升。避免在進餐時飲用果汁,因為進餐時同時給孩子補充額外的果汁,會造成孩子對固體食物需求的減低和進食欲望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