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一定竭盡全力,讓將軍滿意!”謝留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韓將軍,明日你帶一萬精兵,守在穀口,萬一事情有變,就將他們包圍起來。”

耶律學古一麵差人在穀中準備宴席,一麵差人給八王送去一封書信,上麵寫道:“將軍請諸位大臣帶著納降文書來穀中一會,為了表示你們的誠意,請你們不要帶刀劍前往。”

八王看完信後,知道他一定居心不良。

第二天,耶律學古見八王等果然沒帶兵馬,心中竊喜:“這回真是甕中捉鱉,你們怎麼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眾人依次坐定,把酒言歡。耶律學古突然說道:“這麼喝酒怪沒意思的,謝留你給眾位大人舞劍助興一番。”

八王厲聲責問道:“不是說不可以帶刀劍來嗎?這又不是鴻門宴,不需要什麼舞劍助興!”話還沒說完,謝留已經手提長劍,在宴前舞了起來。

八王見勢頭不好,喊道:“我大宋子民也來獻上一技!”

孟良心領神會,抽出利劍,與謝留一起舞了起來。

耶律學古見他身手不凡,鬥誌高昂,心想:此人必定是武將出身,不能與他鬥下去,要不然吃虧的又是自己。

於是趕忙說:“舞劍沒什麼看頭,還是射箭吧!”

“走射還是穿楊射,隨便你們挑,我奉陪到底!”孟良毫無懼色地說道。

“這些都是老把戲了,今天我們就玩點兒新鮮的吧!”

謝留好像早就準備好了。

“怎麼個新鮮法?”

“將一個活人綁在柱子上,連射三箭,能躲過去的就是好手!”孟良一下子聽明白了,這個人是想暗算他。

“誰先射呢?”

謝留馬上說道:“我先射!”根本沒聽取孟良的意見,就搶占先機,擺好了陣勢。

孟良隻是冷笑了一聲,大義凜然地朝柱前走去。八王他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隻見一箭射去,被孟良緊緊地叼住。第二箭飛向孟良的頸部,被他一手捉住。謝留驚慌起來,使盡全身力氣朝孟良的心窩射去,天不助他,孟良正巧帶著護心鏡,箭被無情地反彈回來。八王等見了,忍不住歡呼雀躍起來。

輪到孟良開射了,謝留嚇得全身顫抖。隻見孟良擺好姿勢,拉開滿弓,不料一箭差了十萬八千裏,遠遠地插在柱子上,搖搖欲墜。謝留終於鬆了一口氣,心想:“此人隻會舞劍,不會射箭,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虧他長得這麼高大威猛!”

就在他得意之時,孟良一箭穿過他的喉嚨。眾人一下子被嚇傻在那裏,緩不過神來,事情怎麼會發生這麼戲劇性的變化呢!

耶律學古大怒道:“你們這是來講和的嗎?給我捉了!”

早就埋伏在暗處的遼軍一下子湧了過來。盡管孟良等人早有防備,無奈力量相差太過懸殊,最後還是寡不敵眾,被圍困在穀中。

耶律學古怕夜長夢多,連夜上奏蕭太後,請求援助。

蕭太後接到這個消息真是又喜又悲,喜的是這麼容易就困住了宋臣,離勝利就隻有一步之遙了;悲的是自上次大戰損兵折將,全國上下找不到一個良將。

“小將不才,願為太後效勞!”木易駙馬主動請戰。

太後大喜,道:“真不枉朕疼你一番!”

第二天,蕭太後封木易為保駕先鋒,親自率領女真、西番、沙陀、黑水等四國共十萬人馬趕往九龍飛虎穀。

蕭太後命令分兩大營駐紮,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決心展開持久戰將宋臣困死在穀中。

木易安頓好軍馬以後,步出營外,瞧見滿天的星鬥,心中更是多了份沉重。

“遼軍兵強馬壯,怎麼才能把十大臣給救出來呢?即使來了救兵,也怕是早已彈盡糧絕,難以活命了!”木易苦思苦想了許久,終於計上心頭,回營修書一封,綁在箭頭上,射入穀中,約他們山後取糧草。

剛好孟良撿得這一支響箭,憑著經驗知道這其中必定有文章,於是趕忙交給八王看。八王看罷,知是楊四郎,心裏一陣激動,說話都有點兒口不擇言了:

“太好了,太好了,隻要有楊將軍在,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其他在場的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隻能待八王平靜下來問道:“八王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楊四郎雖然身在遼營,但是心係大宋。他現在送信過來,讓我們派人去山後取糧食。誰有膽走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