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京,小蔣開始自行研究。經過幾個月反複試驗和上百次的失敗,他想出將10個模板同時製作並記錄技術參數的方法,對效果最好的一個再作局部調整,終於完成了第一個人像印章。

掌握了關鍵技術,小蔣決定開家人像印章店。他將項目定位為低成本家庭創業,除了電腦、打印機、曝光機等硬件,其他如印章用材、印油等,進價不過千元。之後的工作,就是尋找潛在消費者。通過一番調查,小蔣發現,孩子的成長經曆值得收藏,深受家長歡迎今年結婚熱潮,請柬印上新人婚紗照,別有一番風味在商務名片上印個大頭照,也很有新鮮感。不久,來小蔣店裏定做印章的客戶開始絡繹不絕。他設計出的人像印章在小範圍內流行,著實享受了一回創業的快樂。

68.製作玩偶花有“錢”途

情人節,當上海的李女士收到男友送的一大束玫瑰花和一組Hello Kitty玩偶時,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把玫瑰花朵換成一個個小玩偶,一定很有趣。李女士了解到,很多購物網站都有玩偶花束出售,且銷量火爆,但上海尚未發現有玩偶花束專賣店,於是她決定開個玩偶花束店。

經過調查,李女士發現玩偶花束價格高,種類少、設計單調是顧客不願購買的原因,於是從直接進貨變為為顧客個性定製,並且製作玩偶數量少的花束,一束才賣15至20元。比起一大紮有10多個玩偶的花束,小巧可愛、價格低廉的“簡裝版”花束受到很多顧客的青睞。

69.收垃圾也能成富豪

當年,憑著家裏1萬塊的積蓄,下崗職工成女士幹起了收垃圾的活。不僅朋友不支持,老公也不支持。但既然決定了,還是做吧。可真正做的時候,成女士又發現了難題:除了這1萬塊錢,什麼也沒有。撿生活垃圾她又拉不下臉麵,關於生活垃圾之外的廢品怎麼回收、什麼賺錢、什麼價格、賣給誰一概不知。於是,她到專門做廢品回收的福利工廠蹲點——給回收站提供自己免費的勞動,一個點蹲一個星期,蹲了三四個點後,成女士總結出廢棄書報是最賺錢的。

找到廢書報這個賺錢的點,成女士就上路了。雖然對垃圾回收流程不熟悉,但經過四五個月的摸索,成女士就可以“直買直賣”,一條垃圾變財富的寬暢大道就開始鋪開了。

4年過去了,成女士以100萬注冊了一個公司,有占地10畝全翻新彩鋼板搭建的堆放垃圾的廠房,占地20畝的深加工廠房,添置了壓塊機、塑料粉碎機、可樂瓶粉碎機、鐵皮壓塊加工設備。正在添置相當3個車隊運輸力的由5噸、3噸、1噸貨卡組成的成女士自己的車隊。固定客戶則包括工廠、企業、學校、機關100多家,承包的社區生活垃圾範圍包括龍柏新村、梅隴鎮、古美街道、航華新村等,而外灘、莘莊、七堡、虹橋機場等地也都有她的觸角。

4年下來,成女士利用人們看不起的所謂垃圾積澱了上千萬的資產。這些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工礦企業的工業垃圾。成女士眼中主要垃圾財富:紙板、廢金屬、酒瓶、塑料。

每天回收量:紙板:9噸至10噸;廢金屬:5噸至7噸;酒瓶:載重5噸貨車1車;塑料:3噸至4噸貨車1車。

成女士眼中人們丟棄的最有價值垃圾:廢金屬。其中尤以有色金屬,如銅、鋁、鐵等,黑色金屬為最。

成女士以100萬元注冊了一家新的公司,身份也從“航成再生資源回收服務社社長”變成了“航成廢品物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

70.經營卡通雕像月賺5萬

杜女士2001年到上海浦東一家車行當汽車銷售小姐,不久東拚西湊借錢開了一家藝術禮品店。但生意一直處在虧損狀態。

2003年春天,日韓旋風席卷大陸,韓劇《19歲俏女郎》吸引她的主要的是劇中的一個小道具——卡通雕像。杜女士從網上了解到,設計得有點誇張的卡通雕像,因表情幽默生動,在韓國、日本、美國等地十分流行,深受年輕人喜愛。她想上海是國內最時尚的大都市,這裏有最新潮的信息,最精致、時髦的女孩,況且年輕人都喜歡追求小資情調,所以,來自韓國的“卡通雕像”,必將大受歡迎。

“空當”生意找到了,杜女士就拿著卡通雕像,來到上海幾家美術院校向專業人士谘詢相關技術:原來,這種做卡通小人難點就是頭部這個關鍵部位,卡通小人是否與真人相像,主要還是要看它的麵部。最後,杜女士從網上查到一家願有償傳授相關技術的韓國公司,她決定到漢城學習。

這種時尚的洋玩意兒剛一露麵,就受到了上海年輕人的青睞。尤其是追求時尚、浪漫的年輕人,他們拿著自己或心上人、朋友、親人的照片紛紛來做卡通人,在情人節、他們生日或有喜事時送出一個驚喜。杜女士又招了3名員工,還聘請了7名在上海美院學雕塑專業的大學生,業餘時間到店裏打工。前3個月,除去各種成本,杜女士淨賺了12萬元。

2004年底,新加坡青春派女歌星孫燕姿到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杜女士忽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連夜趕製了500個她的卡通雕像。演唱會開始那天,這批時尚工藝品剛一展出,馬上在歌迷中引起轟動,結果不到1小時,就被蜂擁而至的歌迷們搶購一空。

從此,杜女士天天在網上關注哪裏要舉辦演唱會,先後下廣州、深圳,赴北京、武漢、長沙、大連,“飛”了大半個中國,“爆炒”過周傑倫、SHE、蔡依林等一大批明星。僅此一招,她從中收獲的財富就超過了40萬元。

2005年初的一天,一位意大利女士問能否專門做一套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的卡通雕像,杜女士經過一番努力令整套作品構思巧妙,色彩鮮豔,每個人物更是栩栩如生。外籍女士爽快地付給杜女士人民幣17萬。此後,根據外國遊客的要求,杜女士又先後開發出了《紅樓夢》美女係列,《三國演義》名將係列,《西遊記》妖魔係列等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卡通雕像,深受歐美人士的歡迎。

在《哈裏·波特》風靡全球的大背景下,杜女士又及時推出了“魔法師係列”的卡通雕像,這種充滿神秘色彩的工藝品剛一推出就賣得異常火爆,產品還遠銷到美國和加拿大。

71.老年人電話本打開財富門

曲先生常聽媽媽抱怨說,你們都在外邊工作,我在家有點什麼事給你們打電話總是找不到你們的號碼,平時都是隨便找一張紙給我記一下,要麼就找一個本子給我記一下,沒兩天就不知道哪去了,普通的電話本又太小,而且本子上記的號碼字太小,還得找眼鏡,才能看清楚,就算看清楚了,有的時候往往還打錯,這沒什麼事情還好,有點什麼急事可怎麼辦啊?

說者無意,聽著有心,曲先生馬上給身邊的朋友打電話問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結果是無一例外,都為了這個問題而苦惱。為了幫助媽媽解決這個問題,曲先生有了專門做一個“老年人專用電話簿”的想法。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發現市場上還沒有一家生產和出售“老年人電話簿”商品的,他試圖搶占這個市場空白點。於是,他投入了6萬多元委托廠家進行加工生產,並將“老年人電話簿”投入了市場,在當地的一些賣電話本的零售商家出售。這種商品引起了零售商的興趣。投放到市場後,曲先生從經銷商處得知,這種電話簿很適合市場,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確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於是曲先生馬上申請了“老年人電話簿”的專利。專利申請後,他馬上聯係廠家批量生產,招各個城市的代理商進行銷售,一個月居然達到了10萬本的銷量。在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媒體宣傳前提下,依靠顧客口碑能達到這樣的銷量已經難能可貴了。雖然是一個小小的電話簿,卻帶來無窮的財富,為他打開了財富的大門。

72.寵物“托養所”

柴女士非常喜歡養寵物,但常因為上班或出差無法照料它們而感到煩惱。在老公的啟發下,她萌發了開一家寵物“托養所”的想法。

她的寵物“托養所”裝飾得像動物樂園,寵物的主人一看就很放心。當顧客上門後,隻需填寫一張詳細的表格,包括寵物特性、吃什麼、一天喂幾次、地址、電話、大致托管幾天及雙方責權等,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去度假或出差了。

現在,她這個“托養所”每天都很熱鬧,上門的客戶一天比一天多,而且他們隻要為心愛的寵物托管一次,就一定會成為回頭客。

要辦好一個寵物“托養所”,必須具備飼養寵物的基本知識,在接受寵物時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店裏最好配備一名獸醫,以應付寵物的病痛。

73.另辟蹊徑巧致富

碗盤換酒瓶

正常商店賣碗盤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鄉下人家裏不缺或農忙期間不會去買。有位姓吳的青年人卻另辟蹊徑,他每年在喝啤酒的高峰時節,用三輪車拖著碗盤跑致富經!鄉串村叫賣,並用碗盤換啤酒瓶及廢舊用品。他還讓一些群眾先用碗盤,然後再給自己啤酒瓶。一般情況下,一個碗盤換幾個甚至10個啤酒瓶,贏利可達原來的數倍。

果樹授粉

服務上門前幾年,鄉鎮許多地區都栽銀杏,但銀杏不授粉是很難坐果的。農民老王利用從報刊上學到的銀杏授粉技術,每年春季上門為農民搞銀杏授粉,還兼搞野杏綠枝嫁接。經他嫁接、授粉的銀杏,杏苗成活率高,銀杏坐果多。因此,老王每年都有一筆不小的銀杏技術服務費收益。

74.特色小店生意興隆

饅頭店

安徽人蔣先生開了一家饅頭店,最近,這家原來不起眼的小店天天生意興隆,每天銷售的饅頭達1500多個。

小店門口,時常可見排著長隊買饅頭的情景,讓附近大大小小30多家包子鋪、小吃店的老板看紅了眼。其實,這家饅頭店在服務和價格上同其他店家沒有太大區別,所不同的,是它做的饅頭形態是饅頭,口味卻像麵包,不用鍋蒸改用油鍋煎烤,吃在嘴裏又鬆軟又香脆,怪不得人們如此鍾愛,爭相購買。

龍蝦館

呂四鎮上有家店堂的生意也出奇地好,這家店名叫“浩天居”,原是一家快餐店,從盱眙引進十三香龍蝦製作工藝後,將快餐店改成龍蝦館,因為全鎮僅此一家,龍蝦的味道又別具風格,加上店主僅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收取食客餐費,結果,“浩天居”做出了名氣,天天顧客盈門,一些居民為吃上“浩天居”的美味龍蝦,不得不提前預訂。

雜貨鋪

與上述兩家經營戶的特色商品不同,呂四老街上一家雜貨店則依靠別具一格的特色服務取勝。雜貨店地處偏僻,加之附近商店林立,競爭激烈,店主舉步維艱中發現附近許多居民和商店老板有購買《揚子晚報》的愛好,但晚報零售點離老街有數百米遠,經常是去早了報紙沒來,去晚了報紙又已賣完。雜貨店主於是靈機一動,跟晚報發行人員取得聯係,在自己店裏也設立了一個零售點,不過他零售的少,大部分報紙是一份份送到附近居民和店老板手上。雜貨店主以報為媒重新吸引了一批新老顧客,不但店裏的生意好了,還從晚報發行公司額外掙得了一筆酬金。

75.錯位經營有錢賺

某縣城有大小小300多家酒樓、飯店,其中相當一部分生意並不好,究其原因,許多飯店經營的菜式大同小異,毫無特色可言,況且僅有三四萬人口的縣城,飯店林立,競爭能不激烈嗎?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位經營飯店的老板,將飯店所需食品加工,例如把活魚買回刮鱗、開膛洗淨之後,經油炸後再出售給其他飯店。這位老板所加工的食品,全是飯店包席做菜所需的原料,由於價格合理,銷路非常好,一個月賺回3000元甚至5000元。

還有一位老板,原來開一家農產品購銷店,專門收購本地出產的綠豆、玉米、大豆、穀子等雜糧和油料作物,然後整車銷往外地。近年來由於同行太多,利潤下降,這位老板幾乎經營不下去了。在這種情況下,他購買了精選設備,設計了精美的包裝袋和包裝箱,將自己收購的雜糧進行精選和加工,比如玉米加工成玉米麵、玉米片,小麥加工成麥片或脫皮麥仁,大豆、雜豆等揀去雜質,將這些雜糧全部包裝成一公斤袋,然後組合包裝進禮品盒,經過這些變化,原來一公斤價值僅1.2元左右的雜糧增值為每公斤4元左右,且銷路非常好,不僅進了超市,而且銷往上海、杭州等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