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使她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自己有這樣的煩惱,別人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煩惱?那麼,如果能夠為大家解決這個煩惱,豈不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機。這麼想著,俞女士很快進行了一番市場調查,發現月子保姆市場確實存在,而且市場還不小。這使她深感興奮,一直有創業情結而始終找不到好項目的她決定將創業目標就定在這裏。

目標定好了,俞女士並沒有盲動。她想自己資金不多,經不起慢慢折騰,需要尋找一條成功的捷徑。她很快就找到了這條捷徑:與省婦女保健醫院合作,共同開發月子保姆市場。後來她又試探著與省兒童保健醫院聯係,對方同樣深感興趣。創業的兩大難題,兩隻攔路虎:技術和客源,輕而易舉得到了解決。

俞女士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雖是一門小生意,而且做的是短期業務,因為每家使用的月子保姆一般就在1個月左右,但是附加值很高,單位產值十分驚人。俞女士的公司目前除去各項開支,每月純利可達數萬元。近期,她還準備在外地開辦分公司或者發展加盟連鎖機構。

57.情侶禮品商店月入45萬

廣州的“愛情密碼”情侶禮品商店是兩個好朋友合作開的,一個是李先生,一個是宋先生。商店開業不過一年有餘,但每月營業額已突破了45萬元,而且發展了45家加盟連鎖店。發展得這麼快,生意做得這麼順利,這麼好,他們靠的是什麼?

李先生和宋先生開情侶禮品商店的想法不止一日兩日。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他們詳細調查了廣州市場,發現廣州雖然商業發達,門類繁多,光各式禮品店就不下百家,但是專門麵向情侶銷售禮品的商鋪還沒有。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但他們同時也感到了困難。困難就在於,情侶相送一般對禮品的要求都比較高,而中國雖然是禮品生產的大國,但工藝、技術卻不能算是最先進的國家,尤其是設計方麵,難望國外禮品設計先進國家之項背。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將進貨的眼光瞄向了全世界,如從韓國進口會接吻和說“I love you”的手機對鏈,從日本進口“情侶雞蛋娃”,包括從俄羅斯、法國、瑞士等國進口的各種情侶禮品,使他們的禮品商店一開業便處在了一個高位,顯得鶴立雞群。很多禮品,除了在他們的“愛情密碼”外,根本見不到,更不可能買到。兩個人等於是做獨門生意,加上兩個人花樣百出的營銷,用10萬元開店,從第3個月起,營業額便達到了4萬元,此後月月走高,讓兩個人賺得盆滿缽滿。

58.“複婚公司”發另類財

這是一間40多平方米的屋子,中間用簡單的木條將屋子隔成裏外兩間,木條上纏著一些類似植物葉子的裝飾物,屋子中央擺放著一套色調柔和的布藝沙發,就像聊天的茶座,讓人倍感輕鬆和舒適。

據老板李女士稱,她以前在某法律事務所工作時,接觸到許多離婚人士,他們大多心裏苦惱,在離婚冷靜一段時間後,才覺得還有許多東西並非當初離婚時所想的那樣順利,因此想和前妻或前夫複婚,但卻因種種原因不能成功。

2005年4月份,李女士在和朋友閑聊時,忽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這麼多人有需要,何不開家“複婚公司”?在得到朋友們的支持後,李女士就到工商局進行了注冊,並到電信局申請了谘詢熱線,在為谘詢者提供心理谘詢、法律谘詢的同時,為複婚者四處奔走。

在該公司的谘詢記錄本上,雖然才開業4個月時間,但谘詢者已有300多人,並有18對成功複婚。李女士說,有一對夫婦,因為妻子在生育兒子後,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到了孩子身上,從而冷落了老公,老公心灰意冷結果隻能離婚。離婚後,妻子百般悔恨,終日鬱鬱寡歡,經李女士多次奔波做工作,兩人終於複婚。事後,這對破鏡重圓的夫妻對李老板感激不已,並按約定給了她2000元酬金。

李女士又聘請了一名學法律的女孩做她的幫手,她們每月都能做成六七宗“業務”,算算收入也蠻可觀的。更重要的是,在幫助一對對夫妻成功複婚後,對方無不對她千恩萬謝。賺罷鈔票賺感激,李女士樂在其中。

59.有的放矢開書屋

朱先生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學係,畢業後在杭州一個大的公司集團坐辦公室,日子本來過得很愜意,可是他卻覺得這樣做下去沒有意思,想出來創立一番事業。為了做什麼,他考慮了很久,最後想到自己是一個讀書人,平時最愛的就是書,最喜歡逛的也是書店,就想不如自己也開一個書店吧。

他的選擇遭到了全家人幾乎一致的反對。朱先生剛剛開始參加工作,自己沒有積蓄,家裏又不肯支持,眼看美夢即將變成一枕黃粱,這時候是一個好朋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好朋友慷慨地借了他5萬塊錢。朱先生選來選去,最終選中了文三路這個地方。之所以選這個地方,是因為這裏屬於杭州的文教區,周圍有多個大學,平時街上成群的大學生和教授們走來走去,文化氣息非常濃鬱。

朱先生的生意幾乎沒有經過什麼波折,一炮打響。因為從一開始,他就采取了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麵對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消費者,就進什麼樣的貨,賣什麼樣的東西。他之所以選擇在文三路開店,就是看中了這裏的兩多:大學生多、大學教師多。所以,他進的圖書大多也是迎合大學生和大學教師口味的。以普通書店不多見的學術類書籍為主,如東山講堂文集之類,這樣的書或許一年隻能賣出去一兩套。還有些書,在整個杭州市場上可能也隻有那麼幾個人會買,隻有那麼幾個人需要,可他照樣會去進貨,就專門為那幾個人準備。不為別的,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一般這樣的人都比較忠誠,隻要在你這裏有一次買到了好書,買到了他們需要而別處買不到的書,以後他們就會經常到你這裏來。

從長期來看,這些人的圖書購買量非常大,價值非常高,屬於那種“金卡”型和“貴賓”型的客戶。時間長了,朱先生這樣的忠誠顧客積累了一大批。朱先生做過統計,在他的顧客中,回頭客要占到80%。雖然店麵較小,隻有20多平方米,但因為賣的圖書附加值較高,顧客的回頭率較高,單個顧客購買量較大,朱先生的收入非常不錯。現在他已經在金華浙江師範大學後門開了一個分店,還準備在全省其他具備條件的地方開分店。

60.項上功夫“粉絲”眾多

喬治不是外國人,而是個地道的中國人。當年,喬治參加了廚師培訓班,技術學得不錯,但是快畢業時,他卻發現自己對烹調沒有什麼興趣。他感興趣的是理發,現在叫美發。他發現當一個發型師是那麼美妙的一件事情。所以,他放下勺子,拿起剪子,先在南京,後又到上海,苦練起了美發技術,並且很快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

1996年,一位香港明星在上海開了一家名叫露莎蓮妮的高檔發型屋,喬治正式出師,當上了露莎蓮妮的一個技師,幫人洗發燙發染發,但是沒幾天老板就發現了他在發型設計上的天分,破格將他晉升為發型師,與從香港、法國、新加坡聘請來的那些發型師平起平坐。後來喬治又輾轉於杭州等地一些發屋做發型師,目的是磨煉自己的技術。時機成熟後,喬治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因為缺乏資金,他無力租賃繁華的店麵,隻能在杭州一個偏僻的角落接下一家別人經營不下去的發型屋,改造後打出了自己的名頭:喬治發型設計中心。

開始時因為地段不好,喬治的生意很不景氣,但過了不久,就有很多過去喬治在別的發型屋做設計師時的忠實“粉絲”跟蹤而來,這樣靠著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大家就都知道杭州那個發型做得最好的“喬治”現在到了某某地方,自己開了一家發型設計中心,喬治很快就走出了困境。僅僅過了一年多,喬治的發型中心就變成了發型廣場,麵積達500多平方米,緊跟杭州那些財大氣粗的美發巨無霸如新愛情故事、阿偉、東方名剪等,成為杭州美發市場的一名後起之秀。

現在在喬治的發型廣場剪一個頭,最低的隻要25元,而最高的需要380元,很多文藝界的名人都接受過喬治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