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最佳讀書能力的培養(1 / 2)

隨著孩子知識水平的增加,孩子的求知欲也越來越旺盛,讀書便成了他們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怎樣讀書呢?讀書該用什麼方法呢?這是許多家長所不重視的。他們一般認為,隻要孩子在看書就可以了。其實讀書的方法是否合適,對讀書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有好的讀書方法的人讀書不但速度快,而且質量高,而缺乏讀書方法的人,不但讀書速度慢,而且常常是讀了後麵,忘了前麵,一本書讀完後,遺忘了大部分的內容。

讀書將成為孩子今後重要的學習活動,對孩子的全麵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家長應盡早地培養他們掌握最佳的讀書方法,並讓他們把這些好的方法逐漸鞏固下來,在以後的讀書活動中不斷提高。

俄國劇作家克尼雅日寧說過:“讀書有三種方法:一種是讀而不懂,一種是既讀也懂,一種是還懂得書上沒有的東西。”最佳讀書能力,是指能讀懂書上沒有的東西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能夠從明看到暗,從是看到非,從靜看到動。

歌德說出了這種讀書的境界,“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麵上的話,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麵。”

對孩子來說,讀懂書上沒有的東西,主要是指看書時能進行緊張的思考,並有自己的思想結果產生。

我們的研究表明,一些智力水平發展較好的孩子由於缺乏理想的讀書方法,讀書能力較弱,進入高中後,他們便很難有時間大量閱讀學習資料,許多知識內容無法及時掌握,結果知識水平發展較慢,造成學習成績下降,最後高考失利。我們例舉這個事實並非以高考成績論“英雄”,隻是說明缺乏正確讀書方法對學習是有極大的影響的。

怎樣培養孩子最佳的讀書能力呢?

1.不要出聲地閱讀

孩子讀書常會出聲地閱讀,或在心裏默讀,這些都是較低級的讀書方法,家長應指導他們改掉這種不良的習慣。因為這種方法有幾個缺點:第一影響閱讀速度。出聲讀書或默讀時,由於人的發音器官的運動速度慢,跟不上眼睛與思維的速度,因而會影響閱讀的速度。第二會影響對內容的理解。對於一些記憶力很好的成人出聲閱讀可以幫助記憶,而對於孩子出聲閱讀會影響他們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尤其不利於孩子把大量的內容進行綜合思考。出聲的閱讀也許對於孩子理解幾句話、記憶幾句話有利,但對於一段文字、一頁內容的理解是非常不利的。

2.學會批評地讀書

讀書的主要目的是學習中的知識內容,但又不能“唯書是從”。家長要教會孩子在讀書時把書上所寫的內容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比較,發現其中的異同。看看書中哪些是寫得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剛開始時,孩子可能很不容易掌握這種方法,會覺得太難、太麻煩,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就能夠順利掌握了。這對於他們今後的讀書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一次實驗中曾遇到這樣兩個例子,一天一個孩子問一位老師:“老師,你知道麒麟是什麼動物嗎?”老師回答說:“麒麟是一種很像長頸鹿的動物。”那位孩子接著說:“不是像長頸鹿,它就是長頸鹿。麒麟是古代的一種叫法。”這位孩子剛閱讀完幾本有關麒麟的書,並且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書中的內容,因此能糾正教師回答中的錯誤之處。

又如,一個孩子在看有關鴨嘴獸的文章時,對鴨嘴獸是哺乳動物很不理解。他詳細閱讀了有關哺乳動物的定義,觀察、分析了生活中常見的哺乳動物,還是認為鴨嘴獸不應是哺乳動物。於是去問教師,教師向孩子解釋說:“鴨嘴獸是哺乳動物中的特例,是過度中的哺乳動物,因為它具備了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所以它仍屬哺乳動物。”孩子便更透徹地理解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