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最佳讀書能力的培養(2 / 2)

3.讓孩子學習及時地總結

盡管孩子抽象思維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是他們的歸納、概括能力的水平仍然比較低。如果他們所閱讀的內容達到了一定數量後,不能及時地總結,把前後的內容聯係起來進行回味,孩子常會出現一知半解或張冠李戴的現象。

因此,當孩子讀完一個章節或一段完整的內容後,家長可以指導他們把書中看過的內容前後串起來,思考一下,總結出本段所講的主要內容,真正讓孩子做到把書讀懂了、記住了、理解了。

4.學會精讀和泛讀

不同內容的書需要不同的閱讀方法。有些書需要精讀而有些隻需要泛讀。那麼如何判斷哪些書需要精讀而哪些書需要泛讀呢?這要視每個人的學習重點而定。對於孩子來說一些科技方法以及與學習有關的書需要精讀;而對於一些小說、科普讀物以及生活方麵的書就需要泛讀,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調查研究發現,不少孩子對待科技方麵的書以及與他們的學習有關的書和文章采取了冷漠的態度。一本書很快就閱讀完了,隻滿足於大概的泛泛的了解,當真正需要運用書中的知識時就會出現似是而非、模淩兩可的現象。

5.指導孩子學會閱讀書中獨特之處

數學家華羅庚在學習時,常同時閱讀很多本書,而且閱讀速度很快並對書中的內容掌握得很好。他的同學問他讀書的方法,他就談到讀書要會讀每本書中的獨特之處。例如,對於相同內容的書可能有很多本,書中有些內容可能有重複或相似之處,或是自己已掌握了,這些內容就不必閱讀或可快速閱讀。而要找出每本書不同於其他書的地方重點精讀,這樣不但讀了每本書的精華,又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盡管對孩子來說讀書方法掌握起來難度較大,但隻要家長耐心指導,孩子是可以逐漸掌握的。國外有人提出SQ3R讀書法,現將其簡單地介紹一下。

SQ3R分別表示如:

縱覽(Survey)、提問(Question)、閱讀(Read)、背誦(Recite)、複習(Revise)。我們認為,在學習中遵循這一體係是有好處的。現將其結構簡介如下:

(1)縱覽 縱覽就是先盡量弄清所讀材料的目的之所在,閱讀作者的序言或後記,仔細查看目錄和索引,閱讀各章的提要或小結(如果有的話),迅速瀏覽一下全書,以便對整個概貌有一個了解。

(2)提問 瀏覽自己準備細讀的那章節時,要認真琢磨其中的某些觀點,並且把它和已掌握的有關觀點相對比、相聯係;並隨手記下所想到的問題。

(3)閱讀 通常要求讀得慢而透徹,要把各章節中的大小標題牢記在腦子裏,沒有大小標題的,自己應當概括地予以寫出。

(4)背誦 不是指逐字逐句的複誦或默記,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有關章節的中心思想能提綱挈領地複述出來,當然也可把某些極其重要的東西背誦出來。

(5)複習 需要長時間保留在記憶中的材料必須反複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