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管理界有句名言:知識不如智力,智力不如素質,素質不如悟性。知識指的是人們在社會實驗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智力指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素質指人的天資;悟性指在不相關的事物中發現其中的聯係或用直覺方式揭露事物的本質的能力。

人的悟性被認為是人能力中最高層次,也是最難掌握的能力,是多數智力超常的人所具有的特殊的才能。

人的悟性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方麵他能使人從毫不相關的事物中發現其中的聯係,找到異曲同工之處,從而全麵深入地認識這兩個事物,甚至於產生新的、從未有過的認識。例如“草聖”張旭從公孫大娘的劍法中悟出書法的真諦,在書法和劍法中找出共有的精髓。另一方麵是以直覺的方式,通過簡潔的思路認識到事物的本質。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有兩條道路,一是經過大量的觀察、實驗,進行長時期的總結、歸納,通過嚴密的抽象邏輯思維,最終認識事物的本質,使人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二是不必經過大量的實驗觀察和抽象邏輯推理,便能在某種事物的誘發下,甚至在沒有任何誘發的情況下,憑直覺認識到事物的本質。例如,牛頓看到樹上的蘋果落下來便突然悟出了萬有引力的觀點。

培養紅孩子的悟性是培養孩子超常智力的一項重要而十分困難的任務,家長應該把它當成長期的任務來完成。一般地,培養孩子的悟性是很難在短時期內有明顯效果的。

怎樣培養紅孩子的悟性呢?

1.培養孩子掌握豐富的知識

任何規律都是從具體的事物或理論中推導出的。要發現觀念和事物之間的不同,不了解不認識這些事物是不行的。知識掌握得越多,才越有可能在這些觀念中選擇最薄弱的環節進行突破。

2.經常向孩子講述前人在不相關觀念或事物中發現聯係的例子,讓他們獲得有益的啟示

3.常對孩子進行“找聯係”的訓練

具體做法是:

(1)讓孩子在你有目的的給出的兩個或幾個事物中,找到相關聯之處。

(2)在一個事物中找到某種規律,然後應用到其他的事物之中。

4.培養孩子的直覺能力

培養孩子的直覺能力有兩種方法:

(1)讓孩子對問題快速反應

具體的做法是:家長給孩子提一些較難的問題,這個問題一般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思考才可能有答案,但是家長隻給他們極少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出問題的最終結果。應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著要讓孩子“猜出”問題的答案,而隻是讓孩子在較短的時間裏,利用較少的條件,不通過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憑直覺解出問題。當然,這樣想出的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隻是培養孩子一種直覺思維的習慣和方法,而並不是要求他們具有準確無誤的思維。其實,就是世上悟性最好的人也不可能“百發百中”地解決問題。

(2)訓練孩子找出問題中最重要的方麵

事物有它的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解決問題也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果能抓住問題的中心,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訓練孩子找出問題的中心,就是為了培養孩子找出問題核心部分的能力。

5.讓孩子學會在學習中浮想愉快的事情

愉快的事情能引起人學習的積極性,使人學習時注意力更集中,思維更靈活、敏捷。易於喚起回憶,產生豐富的聯係,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開展。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孩子分成兩組,讓一組孩子浮想出愉快的事情,同時得到教師的表揚;讓另一組孩子浮想出不愉快的事情,同時得到教師的訓斥和批評,然後讓這兩組學生同時解題,結果發現第一組學生的成功率是第二組的一倍多。原因是第一組孩子的悟性會在愉快的環境中得到充分的發揮,一些題目他們從前需要在很長時間才能解答出,這次很快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