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在向孩子說明訓練的目的是要讓他懂得:生物隻有在適合的環境下才能生存。經過幾次訓練,這個孩子的思維深刻性加強了。
後來又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動物都有各種顏色。比如,蝴蝶與花的顏色差不多,海裏的很多魚與海底沙石的顏色很相似,變色龍到不同的地方就變成了不同的顏色,它們的顏色是為了好看嗎?”孩子們立即回答:“不是。動物的顏色是一種偽裝,就像阿兵哥叔叔的軍裝。”又問:“動物為什麼要偽裝呢?”有的孩子說:“以免被別的動物吃掉。”有的說:“讓別人不易發現它!”又問:“讓別人不易發現,以免被別的動物吃掉,又為了什麼呢?”孩子回答:“為了活命。”可見孩子已清楚地知道,動物的顏色與生存有著直接的聯係,足見這些孩子的思維的深刻性。
(4)孩子理解概念能力的訓練
概念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語言描述,也就是用來代替具體的客觀事物的語言。例如“花”這個概念,就包含了無數大的小的、各種顏色、各種味道、千奇百怪的花朵。
概念產生於具體的事物,但又與具體的事物不同。例如:“花”的概念,包含了所有花的特性。而一朵桃花,則是有特性的一朵花,與別的花完全不同。
在人類的思維中,運用概念是一種最基本的因素。如果一個人不理解概念,不會運用概念,那麼,他的思維活動是無法進行的。所以,理解概念的能力,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怎樣訓練孩子理解概念的能力呢?
①讓孩子廣泛地接觸實際
所有的概念都是由客觀事物或概念抽象出來的。因此,要想讓孩子理解概念,就要讓孩子廣泛地接觸、感知那些用來形成概念的客觀實物。例如,要讓孩子懂得“生物”這個概念,就應該讓孩子接觸各種生物體,包括各種動物、植物。
②進行概念的內涵、外延訓練
概念的內涵是指事物的本質,而外延是指概念中的事物的數量。進行概念的內涵、外延訓練的方法是:家長任說一個東西,讓孩子說出它所屬的種類的概念。例如,家長說“牛”,讓孩子說出牛所屬的概念,孩子可以說“牛是生物”,也可以說“牛是一種耕畜”。或者家長說出某個概念的內涵,讓孩子說出它的外延。例如,家長說“說出種子的外延”,孩子回答“黃豆、桃核、西瓜子……都是種子”。
還可以由家長說出概念的內涵,讓孩子說出概念的名稱,例如,家長說“可以用來運載人和東西的工具稱作什麼”,孩子回答“交通工具”。
以上幾種方法經實驗後證明,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孩子理解概念的能力。
(5)孩子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①要訓練孩子的判斷能力,就必須:
A。讓孩子懂得判斷的特性
任何一種判斷都要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家長就要給孩子解釋什麼是肯定、什麼是否定。還要解釋判斷中的人稱的含義。例如,“全部”“有些”“每個人”等,家長隻有把這些詞的含義告訴孩子,他們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
B。利用孩子懂得的概念進行判斷訓練
判斷都是利用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進行的。
孩子的判斷是否正確,主要決定於他是否理解概念。因此,要訓練孩子的判斷能力,首先必須讓他用懂得的概念進行練習。練習形式如下——
家長先進行判斷,然後讓孩子判定是否正確,並要他講出道理。
利用上述的方法對不少孩子進行訓練,幾個星期後,孩子就能掌握判斷的技巧。但過多地給孩子判斷的知識,作用不大,隻有多練習才行。
②要訓練孩子的推理能力,就必須:
A。要讓孩子掌握大量的知識
推理完全是在一個個判斷上推出新的判斷,而判斷所涉及的都是自然規律。要想讓孩子能夠正確地進行推理,首先就應該知道這些大量的客觀存在的事實,這樣才可能進行推理活動。經調查發現,許多孩子之所以發生推理的錯誤,不是不懂得推理的方法(當然這也是一個原因),而是知識有限。因此,讓孩子掌握許多關鍵觀念,對推理是有直接作用的。
B。做大量的推理練習
要想訓練孩子強的推理能力,除了給他做許多推理的示範和讓他做推理的練習外,沒有更好的方法了。有效的辦法是讓孩子記住5個推理的實例,讓他們遇到問題,模仿著去做,這樣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讓孩子記憶的5個推理模式是——
一切生物都要死亡,
人是生物,
結論:所有的人都要死亡。
現在不是白天,就是晚上,
我看見了天上的星星了,
結論:所以現在不是白天。
爸爸比我年齡大,
爺爺比爸爸年齡大,
結論:爺爺比我年齡大。
刀、槍、石頭、棒子都可以作為武器,
結論:刀可以作為武器。
我有一隻手表,
媽媽有一隻手表,
爸爸有一隻手表,
我們家隻有爸爸、媽媽和我,
結論:我們家裏每人都有一隻表。
(6)孩子統攝思維能力的訓練
統攝思維能力是指用少數幾個概念代替多個概念,或是用一個概念代替多個概念的過程。人類創造的每個概念幾乎都是統攝思維的結果。例如,“力”這樣一個概念,就包含了“運動”“相互作用”“物體”“主動”等概念。
怎樣訓練孩子的統攝思維能力呢?
①讓孩子找出關鍵詞
孩子每學完一篇文章,或學完一章節,家長要讓孩子找出這篇文章中最有價值的詞彙,或是讓孩子找出這一章節所學習的最有用的公式、性質、原理等,然後讓他把它們用自己的話聯係起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就是這樣訓練自己的統攝思維能力的。他說:“在對書中的每一個問題真正懂得以後,就需要進一步把全書各部分聯係起來,加以融彙貫通,從而弄清什麼是書中的主要問題,以及各種問題之間的聯係。”
②進行縮寫練習
讓孩子針對一篇較長的文章進行縮寫練習。孩子必須對它進行全麵分析、綜合,最後留下主要的內容,這就是對統攝能力的一種訓練。
在孩子看完一個事件的過程後,讓他概括出這個過程的發生步驟,以訓練孩子的統攝力。例如,告訴孩子,他們做的八節體操,第一節是鍛煉上肢為主的,第二節是鍛煉下肢為主的,第三節是鍛煉腰為主的,第四節是鍛煉手、腳配合的……,然後問:“你們說說,做體操為了什麼?”孩子回答:“為了鍛煉身體的各部分和它們之間的配合能力。”
4.訓練超常思維能力的原則
(1)引導孩子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
大多數低年級的小學生離開了具體的形象就無法思維。例如,算算術題要借助手指、小棒等。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關鍵就是讓孩子拋開形象,用語言、用抽象的概念進行思維。要訓練孩子強的思維能力要從訓練他們理解概念入手。
概念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以客觀形象、客觀事實為依據,通過前人的思維加工、抽象出來的。因此,要想讓孩子懂得概念的內容,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講解幾個典型概念的內容和概念的形成過程、方式,孩子就會很快懂得該怎樣去理解概念,掌握和應用概念了。例如,有個孩子對“真理”這個抽象性較高的概念不理解,她的母親是這樣講解的:
母親:“你是男孩,還是女孩?”
孩子:“是女孩。”
母親:“小剛說你是男孩,他說的對嗎?”
孩子:“不對。”
母親:“小兵說你是女孩,他說得對嗎?”
孩子:“對!”
母親:“對了,小兵說的話就是‘真理’。”
孩子:“媽媽,難道說對的話就是真理嗎?”
母親:“差不多,‘真理’就是指與事物相符合的話。”
孩子:“媽媽是外婆的女兒。這句話是‘真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