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製造好的環境是父母的責任(1 / 2)

家庭的氣氛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家長應把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作為促進孩子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如果家庭的關係融洽、和諧,家庭中父母對家庭有責任感、對生活態度樂觀,孩子的教育效果就會很理想。孩子的氣質、個性除了先天遺傳外,大部分是出生以後在成長過程中養成的。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便會產生焦慮;孩子生活在嫉妒中就將學會嫉恨他人;孩子生活在鼓勵中就將學會自信;孩子生活在家長生活的讚美中,就會欣賞、熱愛生活;孩子經常得到肯定就能學會自重;孩子成長在友愛中就會自然地愛別人。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家庭氣氛是否和諧密切相關。擁有和諧氣氛的家庭,都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有些孩子總是喜歡做與大人的意誌相反的事情,不時地給大人惹麻煩。麵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們往往不知怎麼做才能改正他的壞習慣,隻好一次又一次地替他彌補他犯下的錯誤,但是,這樣下去,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僵。在早期教育中,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它會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效。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激發孩子智能的發展。

孩子在認字的過程中,即使他不了解其意,也會因每天接觸報紙和書本,而很早就學會認識字。換句話說,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的環境,而預先給予他訓練的機會。同樣地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擴大到學校的教學及社會的生活上。

所以不要壓抑孩子,讓孩子自由思考是很重要的。

假定在家中或是在屋外,父母親告訴孩子“今天待在家裏玩”、“那裏太危險不可以去”,像這樣限製孩子的行動,會把孩子局限在狹小的生活空間中。

曾經聽過這樣的一件事。在狹小空間中成長的孩子,有一天被父母親帶到原野上去玩,即使母親怎麼誘導他,他都不會離開母親,而到兩三公尺外的地方玩。父母親覺得很不可思議,仔細想想才發現,原來孩子遊玩的空間就正好和家裏玩耍的房間範圍一般大小。

和這個例子很相似的,就是在大都市的學校裏,幼兒園孩子的作文及繪畫是缺乏生氣而且沒有什麼創意。然而把他們帶到郊外讓他們寫生,那些畫就顯出生氣勃勃的樣子。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因環境中得到的靈感,環境的變化,帶給他們強烈的好奇心,而引發出他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而這想象力和創造力和“智力好”是密不可分的。

1.不要縱容孩子

父母親在孩子一用功讀書時,就一反常態,特別溺愛他。“你要念書是嗎?電視太吵了,我把它關掉。”“你要做功課,那就不必幫忙家事了。”像這樣為了讓孩子用功讀書而做這麼大的犧牲,實在讓人感動。

在這方麵,父母親越是讓步,孩子就越會拿用功當擋箭牌,結果使得孩子的欲望都能滿足。乍看之下,對孩子而言,這的確是無可挑剔的用功環境。

可是假若我們再仔細的分析,就可以發現,把孩子放在這種無可挑剔的環境中,會產生心裏的飽和狀態,而且人也顯得呆滯。喪失對學習的集中力及吸引力。

要讓一個人專心去用功學習,就是要給予他種種的缺乏感和需求感,倘若給予他太好的環境,則會抹殺他用功學習的能力。所以必須給予他不足感,為了填補不足,他才會產生精力去追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