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紅孩子的秘密(3 / 3)

我國心理學家林傳鼎所著的《唐宋以來三十四個曆史人物心理特征的估價》一書中,通過大量的傳記材料,對王勃、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司馬光、蘇軾、王恂、顧炎武、吳敬梓等曆史名人的研究發現,在他們的兒童時代,智力都獲得了突出的發展。

不難看出,隻要不斷努力,紅孩子的超常智力是會延續終生的。

6.培養紅孩子的原則

怎樣把中等智力而具有超常智力潛能的孩子培養成具有超常智力的紅孩子呢?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經過多年的實驗,總結出以下幾條原則:

(1)全麵發展原則

全麵發展原則是指培養孩子的超常智力,不但要培養、訓練他們的多種能力,而且還要培養他們的優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質。因為隻有超常智力仍是不夠的,一個人如果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就必須有優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質,非智力心理品質盡管不是智力,但它決定了人的智力的發揮程度。

如果一個人不具備優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質,那麼他的超常智力就可能難以充分發揮出來,因而也就無法取得超人的成就。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一個人有沒有才能,不是看他有多高的智力,而是看他能發揮出多少智力。”

美國專門研究超常智力的心理學家特而曼,30年追蹤研究1500多名超常智力的人。最後,他把這些人中成就大的人分為一組,成就小的人分為另一組。

結果發現成就大的一組,智力超常者的非智力因素遠遠超過成就小的一組。尤其是在自信心、競爭性、持久性、獨立性、忍耐性等方麵,前者明顯優於後者。

在對科學、體育等事業上有所創建、有所建樹的人的研究中發現,他們個性心理特征絕大多數是一致的。

他們的氣質,95%以上屬於多血質、膽汁質或二者的混合型,隻有極少數是黏液質,而憂鬱質者成為人才的則是罕見的例外。

各種氣質的表現如下

全世界許多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都承認這樣一個事實——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才,不但要有超過常人的思維、記憶、創造等能力,還要有優秀的非智力心理特征。

智力超常的公式是:智力超常高強的智力+優秀的非智力心理特征。

(2)培養孩子盡早掌握自我設計能力的原則

培養孩子盡早掌握自我設計的能力,是培養超常智力孩子的一個主要任務。我們培養超常智力的孩子不僅要培養他們具有高超的各種能力,更主要的是培養他們具有自我設計、自我完善的能力。因為教育者不可能永遠從外界施加影響,終生培養一個人,教育是有階段性的。例如現在的教育一般到大學,當然也有少數人能讀到研究生、博士生,但離開學校後,人的各種能力就完全需要自我教育了,其實,即使在學校裏亦如此。研究表明那些有突出成就或者智力超常的高中生、大學生,多數都是他們自我教育的結果。他們很早便養成了自我設計的觀念,逐步形成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方法。為自己確定了未來努力和奮鬥的目標,並為之做各種準備。他們知道應該學習什麼,並且知道應怎樣學習。他們為自己建構了獨特的智力結構和智力發展途徑,也就為未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1984年在對幾百名取得突出成就的青年科學家進行調查中發現,這些人多數在12~13歲之前幾乎就確定了自己終生奮鬥目標。他們回憶說在幼兒期和小學低年級的教育對他們的影響終生難忘,許多觀念就是在那些時候潛移默化形成的。

(3)突出表現原則

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自我認識對他的智力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心理學上常稱為自信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智力沒有自信心,他就不會去運用它,也不敢去運用它,更不會去自我發展訓練它,久而久之,再好的智力也會因得不到發展而下降。因此,讓孩子盡早對自己的智力產生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當然盲目地對孩子說“你的智力很好,很聰明”,一般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隻有他們真正看到自己所展現出來的超人的一麵,才可能真正達到強化兒童自信心的目的。例如,成人可以選擇孩子最優秀的某方麵的能力,或者用一段時間專門培養兒童某方麵的能力,然後讓他們與其他同齡的兒童“競爭”,這樣孩子會因為成功而獲得良好的“頂峰體驗”,對自己的能力有一種“超人的感受”。重要的是對兒童來說這種自信的“超人感受”是通用的。例如,孩子可能在遊戲中表現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的感受,他會把這種感受遷移到其他的活動和學習中,這對他們的智力發展是有極大的好處的。有這樣的例子:一個一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家長、教師運用各種方法也收不到理想效果。一次,教師發現他象棋下得不錯,就在班上舉行象棋比賽,結果他得了第一名。教師就抓住這個時機問他:“你的象棋為什麼下得這樣好?”“我常看別人下棋,最早姑夫教過我。”教師就因勢利導,教育他。“隻要你對待學習如同對待下棋一樣就會取得好的成績”。有了象棋比賽的“成就”,加上教師的及時指導,這個學生開始對自己的智力充滿自信,學習興趣高了,努力起來了,一個學期後成為班裏的好學生,並且一直保持著優勢。

(4)盡早掌握關鍵觀念原則

孩子要進入人類社會,必須學會一些關鍵觀念。這些關鍵觀念包括生活和科學方麵,它們是孩子處理一切事物的根據。關鍵觀念能夠幫助兒童組織、解決身邊發生的事物的關係,掌握運用學到的知識。

那麼,關鍵觀念是什麼又包括些什麼內容呢?它一般是指自然公理,有實用性的自然現象,和一些人類總結、創造出的對認識自然和社會起指導作用的觀念。例如,力的概念和種類、生存的意義、能量的守恒、物質的轉化、人類的需要、知識的作用,生物、曆史、地理、天文等的觀念。關鍵觀念有兩個特征:

①基礎性

關鍵觀念都是對人類學習其他知識、形成思維觀有指導意義的概念,它如同大廈的地基。

②相對的穩定性

人類的各個階段所遇到關鍵觀念是不一樣的,有一定的時間性或者說階段性。兒童階段所要掌握的關鍵觀念主要是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的,而青少年、成人的關鍵觀念是與他們的學習、創造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