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智力的測定與趨勢(3 / 3)

智力有社會性的一麵。一個人的智力隻有與他所處的社會相一致,才能得到發展,教育作用正在於此。正如,一個人鑽木取火的能力再高,在現代社會也是無用的。教育不僅能促使人的智力發展,更重要的是它能指導人的智力的發展方向。

嬰幼兒的智能發展與大腦各區域神經細胞的發育也有最佳時期,個性品質的形成同樣有最佳時期,隻要抓住最佳時期進行早期教育,必將獲得滿意的效果。

1~2歲是幼兒聽覺發育最佳時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最佳時期。因此,在人生開始的第一年內,豐富多彩的各種刺激就會使幼兒變得聰明起來。一個教育良好的嬰兒,在1歲時已經情感豐富,表情多變,開始萌發自我意識。所以,應將孩子周圍的環境安排得豐富多彩一些,環境單調必然影響小兒心理發育,而惡性刺激會使孩子變得膽小。

2~4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其中2~3歲是幼兒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4歲是開始學習書麵語言的最佳年齡。在教2~3歲孩子口語時,應盡量采用標準的發音,不要認為孩子還是小不點兒,就以逗他玩的態度教他學說話,這樣孩子在這時養成的壞的語言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

幼兒最好在3歲左右時學識字,由於這時孩子還很小,無法接受單調、枯燥的識字課,家長必須采用各種方法,誘導孩子的興趣,隻有當孩子有興趣時才能開始教他,決不能強迫,更不能威逼、恐嚇。

在學習方法上,應采用在遊戲中學習。例如可用卡片、圖片、實物等提高孩子識字的興趣,使他們在玩耍中開發智力;家長還可利用玩撲克遊戲教孩子認識1~10個數字;也可以把紙殼剪成撲克大小,在上麵寫上字,由易到難,一說打牌了,孩子就會來認字,一麵出牌一麵能很快學會許多字;家長也可以乘唱“卡拉OK”的時候,教孩子認歌詞上的字。

李敏捷是一個江西的小姑娘,在她9歲的時候就已經參加過5次托福考試,第一次得了587分,第二次得了630分,第三次得643分,第四次得了660分。第5次考試之前,李敏捷的父親在網上向美國的著名大學發布了求學信息。不久,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耶魯、華盛頓等53所大學都發來了聯係函,希望李敏捷第二年9月份能去上學。

當有人問起這位“天才”父親的教育絕招時,他一再強調:“我的女兒不是神童,關鍵是她十分勤奮,刻苦好學,我們對她的教育也開始的比較早。”李敏捷的父親在她兩歲多的時候就發現她具有較強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從此就開始了對孩子的啟蒙教育。李敏捷3歲時父親就開始對她進行正式的英語訓練,等到孩子5歲進入小學時,已把小學和初中的英語課程學完了。在她不到8歲時,高中的英語課也學完了。不到10歲李敏捷就學完了大學6級英語。這個事例中,李敏捷的父親就是在2~4歲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開始教授孩子英語的,所以才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

3歲左右是孩子發展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家長就應從日常生活著手,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行為,什麼是不好的行為。

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讓孩子學會獨立、自製,並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心。這一時期良好的品行教育非常重要,良好的品行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4歲是孩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5歲是掌握數學概念的最佳時期。這時期可引導孩子認識數字,由簡到繁地做一些加減乘除的演算,背誦乘法口訣。方法當然也是啟發誘導,以實物、卡片、玩具等引起孩子的興趣。

3~6歲是性格形成的最佳時期,也是孩子想象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此時可以多帶孩子遊覽參觀,開拓視野,多講一些童話故事,添置智能玩具等等,並注意培養孩子的性格。

孩子在3~5歲時通常會表現出數學和音樂才能,在這一時期,可以給孩子一些音樂啟蒙,若想教孩子彈鋼琴、拉小提琴,則必須從3歲就開始,學習晚了難得其精髓。

10歲前是孩子學習外語(主要指口語)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學習起外語來既快又好,成年人要費很大勁才能學好的口語,在孩子看來易如反掌。

家長在教育時應注意,以上是一般幼兒的規律,不一定每個孩子的心理發展都很嚴格地遵照以上規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兒童的培養,應按兒童的發展規律進行,隻有“因時”施教,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關於教育要指導智力的發展方向這一點,人們對此關注的遠不夠。現在,雖然有不少家長對兒童進行早期家庭教育,但大多數教育的效果甚微,原因就在於他們培養兒童智力的方向和方法不對。

家長在教育中最應該注意的是,早期教育不是對幼兒的正規教育。家長不能片麵地將早期教育理解成為: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孩子超出常人,成為天才。這樣的教育目的會使家長走向極端,會急功近利地逼迫孩子學習,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興趣。

上天賦於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不讓孩子在玩耍中得到知識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從此厭倦學習,再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以這樣的童年為人生開始的孩子,很少會成為有作為的人,即使他們成為天才或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他的心理發展也是不平衡的,這種痛苦會伴隨他終生。

老卡爾·威特說得好:“我隻是想把兒子培養成全麵發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僅有的一點智慧,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盡力把他培養成健全的、活潑的、幸福的青年。人們認為我隻是熱衷於發展兒子的大腦,這是錯誤的。我不喜歡沒有愛好和常識的人。”

家長們應該注意,我們教幼兒簡單的字詞和外語,並不是要把他培養成語言學家;讓孩子欣賞音樂,也不是一定要使他成為音樂家。早期智力開發是本著興趣、需要的原則對孩子實施啟蒙教育,是創造適當條件使小兒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是為培養孩子體格健康、智力發達、品質和個性良好打基礎。隻有在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後,孩子才能在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方麵刻苦下大力氣,日後才會成功。

因此,在智力開發上,父母不應當強迫孩子,不顧孩子的興趣願望和發展規律去教育孩子。真正的教育應當是:讓他自然吸收,而非硬性灌輸;讓其隨興趣自然發展,而非硬性安排;讓其隨興趣自然發展,而非單純地積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