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智力超常的定義
通過智力測驗,根據智商水平的不同,心理學上把人的智力水平分成幾個層次:
(1)智商在69以下為弱智(智力低下)
(2)智商在70~89為智力偏低
(3)智商在90~109為智力中等
(4)智商在110~129為智力偏高
(5)智商在130以上為超常智力
2.紅孩子的早期特征
紅孩子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大部分父母在孩子4、5歲前至少會注意到其中某些跡象。
(1)最初跡象
注意力與識別記憶早
這些兒童在嬰兒期即顯出有警覺性高和注意力持久的跡象,他們很早就能識別照料他們的人。這一觀察可能比存有偏見的父母的報告更深刻。研究表明,4~7個月時的記憶能力與7歲時的言語智力測驗得分成正比。
喜好新奇
對視覺陳列感到厭倦而總想看新東西的嬰兒,同樣是那些2歲時參加智商測驗得分高者。
身體發育早
學業上有天賦的高智商兒童嬰兒期身體發育較早:他們坐、爬、走均比普通兒童早數月。
口頭語言能力強
這些兒童說話早,常常從說單個詞直接發展到說複合句。他們詞彙量大,言語知識豐富。
反應過敏
據研究報告,這些兒童對噪音、疼痛和受挫反應強烈。
(2)學習方式
學習很少需要人指導
總的說來,此類兒童學習上在4、5歲時就很少需要成人的幫助或扶持。他們隻需有人能幫助進入知識領域(這一點可以從書籍或大人那兒得到滿足)或者有人能回答他們無休無止的提問即可。
然而,這些兒童不光是學東西快,他們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亦不同於其他兒童。舉例來說,有人讓他們做“河內塔”的空間邏輯題時,他們就極少求人幫忙。該題要求將一摞由大到小堆放的圓片從一個垂直釘上移到另一個釘上去,條件有二:一是每次隻能動一塊圓片,二是不能把大的放在小的上麵,他們不但急不可耐地做了起來,而且還力求做到動作又快又少。他們強迫自己發揮最佳競技水平的方法表明,他們能處於“神馳”狀態,這是一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興奮狀態。
好奇心盛
高智商全才兒童的求知欲猶如學者一般,他們問的問題很深。碰到他們想研究的問題,他們會窮追不舍,直至對所掌握的情況滿意為止。
鍥而不舍 聚精會神
這些兒童對某事感興趣時,可表現出高度的鍥而不舍精神和聚精會神能力。
精力充沛
這些兒童精力充沛,因而不僅能在麵對挑戰時精力高度集中,而且能在沒有充分受到刺激的情況下表現得異常活躍。有些父母發現,這些兒童在嬰兒期比大多數同齡兒童所需睡眠要少。
“超認知”意識
由於對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異常明了,這些兒童可用這些方式去解決表麵上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新課題。
興趣專注
對諸如計算機、火山或希臘神話等特定領域,他們的興趣可發展到專注的程度,進而成為這些領域的專家。
(3)學習能力
閱讀能力
這些兒童幾乎總是4、5歲即開始閱讀,有些甚至開始得更早,而且是在最低限度受教於人的情況下學會的。這就是特曼所研究的智商達170分或170分以上的兒童有別於一般兒童的能力之一。紅孩子在上幼兒園時閱讀能力便能達到小學六年級水平。這種情況並非罕見。此外,他們還無書不讀。正如一位母親所說的那樣,他們看書“好像吃炸薯片一樣”。
數字能力
他們對數字和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十分著迷。
記憶能力
他們對言語與數學方麵的知識有著過人的記憶力。
抽象邏輯推理能力
在邏輯與抽象推理方麵,他們表現突出。
書寫能力
他們雖喜歡寫東西,但常視書寫為難事,因而更喜歡打字。有時他們超前的言語能力與其書寫能力差距十分明顯,其原因可能是他們的思維敏於書寫,再者可能是對保持書寫的整潔感到厭煩。
社交方麵
愛獨自玩耍
他們經常獨自玩耍,並且喜歡孤獨。這不單是因為他們喜歡這樣做,而且是因為難得有人與他們興趣相同。有位6歲的兒童對動、植物的齡輪很著迷,他母親說,她兒子這樣評論與他同齡的孩子:“他們不喜歡我玩的東西。”這類兒童自覺與眾不同,對自己不合群有所意識。
喜歡與比自己大的兒童為伴
他們若真找朋友,通常都是找年齡比自己大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在智齡方麵與他們更接近。
(5)情感方麵
關注哲學與道德方麵的問題
他們對哲學問題感興趣,為道德和政治上出現的問題所擔憂,比如世界上罪惡的存在、核戰爭的威脅或環境的毀滅等等。他們也許會憂心不已而難以自拔,也許會采取異乎尋常的道德立場,比如說,盡管他們的父母不是素食主義者,他們卻可能持素。
幽默
或許由於言語能力強之故,常有報告稱他們極富幽默感。
恐懼感強
上述種種特點在智商很高的紅孩子中非常有典型性。紅孩子的另一個特點,這個特點也許較為罕見,天賦極高的常常會突然體驗到強烈的感情、想象和童年的回憶。這類想象形象生動異常,伴之而來的感情非常強烈,這些孩子像經曆了某種奇跡、恐怖、敬畏甚至於狂喜(一種精神上或宗教上的體驗)似的。例如,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阿爾貝特·施韋策說過,每個星期天早晨,當他坐在教堂裏聽管風琴演奏時,頭腦中就生動地浮現出魔鬼的形象,使他充滿恐怖與畏懼。在創造性人才中,這種可處於人神靈交狀態、輕躁狂狀態、感情強烈迸發狀態的能力極為常見。
這類超常的紅孩子的種種能力,必須以大腦的生理機製為基礎。這樣的能力單靠訓練是得不到的,因為訓練是自行強加的,是出於一種內在的學習需要來進行的。這些孩子沒有受到父母的強化訓練。父母常常不如孩子天分高,很難跟上孩子的進程。這些兒童會巧妙地為自己創造挑戰環境:他們要求得到更多的書籍,請求給予客外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