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一個實足年齡為6歲的幼兒,如果他能正確解答6歲組的全部題目,那他的智齡就是6歲,智商為6/6×100=100;如果他能答對7歲組的全部題目,他的智商就是7/6×100=117.
利用智商來評定人的智力水平時,智商越高就表明智力水平也越高。
但是,智商測定的隻是智力中的一部分能力,而一些特殊的能力如創造能力、繪畫能力、社交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在一般的智商測驗中無法反應出來,需要利用專門的單項測驗來測定。
4.智力的發展
如果從人的年齡發展的角度來觀察研究人類智力的發展,就會發現,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智力發展趨勢。國外有人研究了智力的發展後,得出了一條“智力成長理論曲線”(見下頁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約在13~14歲以前,測驗的絕對分數是在直線上升的,表明兒童的智力水平不斷發展,13~14歲後智力發展速度逐漸緩慢下來,約在26歲左右停止增長,26~36歲左右保持平穩狀態,以後有所下降。
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姆認為如果以一個人17歲時的智力水平為100,那麼他4歲時智力水平已到50,在4~8歲之間又發展30,在8~17歲之間再發展20,這就是說一個人在4歲前就已完成發展成熟的智力水平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有30%在4~8歲完成,另外20%在8~17歲之間完成。
智力成長理論曲線(Bayley 1968)
盡管以上的研究成果可能有很大的理論色彩,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但這些研究至少說明了這樣的事實,兒童期是人類智力的高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和訓練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有最重要的影響。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人的整體能力的發展與各種能力的發展的時間與趨勢不大相似。我們知道智力由各種能力組成,各種能力的發展快慢水平是不相同的。人的記憶力的發展趨勢平均是:出生半年左右,嬰兒開始有再認的能力,3歲左右才能再現,並可產生永久性的記憶。3~7歲之間是機械記憶力發展最快的階段,其中以6歲為記憶力與智力的相關係數為最大,達到0.6,8歲左右記憶能力發展速度減慢,到14歲左右達到最高峰。人的記憶力幾乎停止發展,以後開始下降。
又如,1~1.5歲是口頭語言獲得的關鍵期,2~3歲是計數能力開始發展的時期。3~5歲是發展音樂能力的關鍵期,3~8歲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6~16歲是身體鍛煉最有成效的關鍵期。(其中6~7歲是速度、靈敏度發展的關鍵期,8~16歲是力量和耐力增長的關鍵期)。
5.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
(1)遺傳素質是智力發展的生物前提
良好的遺傳素質無疑是人的智力發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條件。離開了這個物質基礎就談不上智力的發展。人比其他動物更聰明,是因為人的神經係統以及大腦乃是物質發展到最高階段的產物,其結構極其複雜,其功能非常齊全,具有任何動物無法比擬的特征。這些特征是人類世世代代遺傳下來的天然特征。
然而遺傳素質雖是智力發展的自然基礎,但不是智力本身,“天賦”作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機製,不能現成地決定智力。
(2)後天的環境因素對智力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大腦為人類智力提供了發展的可能,但這隻是一種遺傳潛能力(即如果得不到即時的開發就會逐漸喪失的一種能力)。眾所周知的“狼孩”就是典型的例子。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東北方的森林裏,人們發現了兩個被狼群哺育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約七八歲,小的約兩歲,後來證實她們都是在出生半年後被狼叨去的。這兩個小女孩被送到孤兒院,人們還給她們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剛被發現時她們不會說話,不會用手,也不會直立行走,隻能爬行。白天她們一動也不動,一到夜間就開始到處亂竄,像狼那樣嚎叫,她們幾乎沒有人的行為和習慣,而有不完全的狼的習性。阿拉瑪到第2個月時可以發出“波、波”的聲音,訴說饑餓和口渴了。遺憾的是,回到人間的第11個月,阿瑪拉就死了。卡瑪拉在兩年後,才會說兩個單詞。她在4年後掌握了6個單詞,第7年學會45個單詞。她動作姿勢的變化也很緩慢。1年4個月後,隻會使用兩膝走路,1年7個月後,可以靠單掌和兩腳站起來。不用支撐的站立,是在兩年7個月後,到兩腳步行,竟費了5年的時間,但快跑時又會用到四肢。經過5年,她逐漸改變野孩子的習性,顯示出獲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進步的樣子。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她直到死時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隻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狼孩”雖然有人類的身體和大腦,但她們生活在狼的環境裏,得不到人類生活的有關影響,因而她們的人類遺傳的潛能力幾乎喪失,智力水平在“白癡階段”。可以想見,如“狼孩”生活在人類社會裏絕不會如此。
研究表明,人類的智力是隨著大腦的活動而發展起來的,而大腦的活動是在外界各種信息刺激下進行的,外界刺激越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大腦的活動也越加積極,注意力越容易集中指向那些刺激物,作出應答性的反應活動。隨著外界刺激信息的不斷作用,大腦不僅認識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各種相應能力也得到發展,智力水平不斷提高。
有人做過實驗,同時出生的小老鼠,使其中一半生活在豐富多彩充滿刺激的環境裏,另一半生活在單調的環境裏,結果前一組比後一組要明顯聰明一些。
對於兒童來說尤其是對於學前兒童,家庭環境影響的作用遠遠大於其他各種環境的影響。研究表明,在父母關心兒童,耐心教育並給予必要指導的家庭裏,兒童智力發展迅速,孩子在許多方麵有良好的發展;相反,不太關心兒童,對孩子的發展放任自流的家庭,兒童智力水平偏低,許多能力發展水平低於正常同齡人。
(3)教育對智力發展起主導作用
環境的影響決定了兒童智力的發展。在這些影響中,科學而係統的教育和訓練對智力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對兒童的智力發展隻是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隻有經過專家精心設計與指導的教育訓練,才能收到理想的智力開發的效果。不少家長之所以在培養孩子智力方麵取得了理想的成績,主要是因為采用了科學而係統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