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在這些國際戰略新元素指導下,更加成熟、務實。無論是在雙邊,還是多邊舞台,無論是擴大合作,還是解決衝突,都充分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中國抓住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證。目前,我國已與世界各國廣泛建立、發展了“夥伴關係”。各種夥伴關係的建立正是黨中央和平發展戰略在外交領域的具體應用,它有利於使中國避免自我孤立或公開樹敵,有利於拓展中國在外交上開展活動的空間,有利於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同時,以和平發展戰略為主導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也為中國建立和維持一個良好而穩定的周邊環境。可以說,和平發展戰略是黨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學地判斷國際形勢,從中國和世界的實際出發,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所作出的戰略抉擇。
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戰略的現實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裏,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風雲變幻,製定出既體現時代主題又顧及中國和世界政治狀況的國際戰略,為中國經濟建設和國家發展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大提高。中國國際戰略逐步走上了一個“正常大國”的軌道,一個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公認。在當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認真總結這30年來中國國際戰略的經驗,對於新時期中國國際戰略的製定不無啟示和借鑒。
第一,以世界眼光判斷國際形勢是正確製定國際戰略的前提。世界眼光是一種大局意識和戰略意識,對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科學把握時代特征,及時了解和把握國際形勢的變化,認識和掌握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趨勢,在世界風雲變幻中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自己的國際戰略和工作思路。麵對當今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我們要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不斷把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就必須科學判斷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妥善處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種複雜問題和不確定因素。這是我們在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征程上將長期麵對的重大課題,也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應堅持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善於進行戰略思維,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努力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相互聯係中把握發展方向,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從國際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掌握發展全局,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優化資源配置,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第二,處理國際關係必須堅持獨立自主,以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為最高準則。國家利益包括國家安全利益、國家政治利益、國家經濟利益及國際社會中平等權益等等,是國家對外政策的基本動因,也是國家對外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鄧小平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鮮明地提出:“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1989年10月,中美關係正處於極其嚴峻的時刻,鄧小平與來訪的美國前總統尼克鬆談話時明確指出:“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著眼於自身長遠的戰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我們都是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來談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我們應該認識到,國際關係歸根到底是圍繞國家主權運轉的利益關係。中國必須把握自身的戰略利益,不受西方國家的幹擾,堅持獨立自主。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應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社會製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應當成為發展國際關係的障礙,更不能以某種意識形態為借口去幹涉別國的內政,損害別國的主權。國家間的利益是相互的、對等的,應當把維護本國利益同尊重對方利益結合起來。在處理國際關係時,要透過紛紜複雜的表象看清國際關係的本質。盡量發展合作,避免進行對抗。
第三,堅強的國內實力是實施國際戰略的後盾。國際戰略和國內戰略密不可分,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般來講,國際戰略是由國內戰略決定的,後者是前者的基礎、出發點和歸宿。國際戰略可以說是國內戰略的繼續,它服務於國內戰略,二者不能背離,國際戰略必須符合由國內社會經濟製度、政治經濟形勢和任務所規定的國家利益目標。另一方麵,二者又相互影響、相互製約,處理得當則相互促進,正確的國際戰略能夠促進國內戰略的順利實現;處理不當則相互掣肘,錯誤的國際戰略會延誤、阻礙國內戰略的實現。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一再證明:弱國無外交。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絕不可能有真正獨立而又有影響力的外交政策和行動,弱國必然受製於強國,“強權即公理”,這是帝國主義所奉行的實力政策的真實寫照。做好國內工作是實施國際戰略的基礎,沒有堅強的國內實力作保障國際戰略也就無法實現。在當今新的形勢下,我們隻有搞好經濟建設,增強綜合國力,我國在國際上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的腰杆子就能更硬一些,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提高。正如鄧小平所說:“一切決定於我們自己的事情幹得好不好。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如果我們國家發展了,更加興旺發達了,我們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就會更大。”(《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