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裏的其他幾位藏族青年我們也都聊了聊,他們是索南堅讚,老板旦增的弟弟;女孩次仁旺姆,小學五年畢業,在這已工作了一段時間;女孩普普,新來的,初中畢業,她能不用翻譯就聽懂我們說的一切,然後用藏語說給其他幾位,但不能用普通話和我們進行交流。

臨走前,和幾位新結識的藏族朋友合個影,並約好明天再來。

第二天,從樟木出發時,我和幾位同伴約定,如果天氣好,大家就去看珠峰,我到崗嘎停一停,去見旦增。

天公仍不作美,珠峰一帶仍是雲遮霧罩,我們就一起在崗嘎停了下來。

旦增熱情地迎接了我們,我們坐在旦增的藏式餐廳裏聊了起來。

旦增告訴我們,他從2006年開始創業。當時是民政局投資15萬元,建起了這家不到1000平方米的小旅館,有4間客房,1間餐廳,交給旦增經營,每年還2萬元,至今已還上了14萬。

旦增說,2008年那次培訓對自己影響很大。那次去,在黑龍江學習了半個月,在北京學了7天。之前,從來沒出過西藏,普通話也隻能說一點點。這之後也沒有再出去過。那次培訓學習,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也認識了不少人,對自己的經營幫助很大。

他告訴我們,培訓回來後的這幾年,經過滾動式發展,自己的經營麵積已達到了2000平方米。先後投資15萬元在後院新建了5間客房,投資3萬元在原有旅館的屋頂接建起了一間茶室,可作為遠眺珠峰的觀景台。在網上登出了自家旅館的宣傳介紹,留下了聯係電話。有許多客人打來電話,到日喀則後,要求去車接過來住,然後再送往珠峰大本營,送往樟木。自己昨天就是去樟木送客人,今天弟弟又開車送客人去珠峰參觀了。自己還聯係了幾位殘疾人,開辦了農機車輛維修部、裁縫店,還積極參與了邊貿市場的建設……

談到以後的打算和設想,他說,客人都反映在這裏住,洗不上澡,是個問題。自己正在想辦法,想爭取貸點款,把後院改造成鋼筋水泥的建築,有上下水,能洗澡。說到這裏,同行的企業經理韓建平先生站了起來,當即捐出5000元,先支持安裝個太陽能熱水器,並表示幫助解決建設貸款問題。

旦增還表示,全縣有殘疾人2700多名,自己要繼續出資幫助其他的殘疾人創業;還要繼續捐資助學,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完成學業……

我問他,為什麼不建個自己的網站呢?這裏沒有寬帶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有寬帶,是自己還沒有學會用電腦。以後,要盡快學會電腦,辦自己的網站,更便捷地與外麵的客人聯係,宣傳自己,擴大影響。

我想,大家很快就會在網上與旦增相見了。

和旦增一起到黑龍江培訓的有40多位農牧民青年,他們都怎麼樣呢?說到這個話題,旦增很肯定的告訴我,大家發展的都很好,互相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係,經常打電話,有事了,互相幫助。我問他,你有他們的聯係方式嗎?他立刻告訴我有,說著就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了一張折疊著的紙片,打開來給我看。這是他們當年培訓時打印的通訊錄,已在他衣袋裏裝了整整五年多的時間,不知他帶著它走了多少個地方,也不知道打開疊上有過多少次,已經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有的地方還用透明膠粘了又粘。我說你應該存在手機裏呀。他忙告訴我,存了,但擔心手機丟了,就一直帶在身上。

我們一起到他的店裏店外參觀。我注意到,雖然店麵不大,條件有限,但不論前院後院,他的客房都布置打掃的整齊潔淨,床以及席夢思、床單被褥等都是按標準配置的,聯想到他的自助餐安排,我想,這恐怕與他到內地經過培訓是分不開的。

臨走時,旦增向我們贈送了他自己親手製作的禮物----吉祥牛頭,還為我們每人獻了潔白的哈達,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紮西德勒!

再見,旦增!

坐在車裏,回望仍在雲霧中的喜馬拉雅山脈,我在想,此行雖然未能前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多少有些遺憾,但仔細品品,能在崗嘎遇見旦增,於我而言,意義也許並不亞於去看珠峰。

這或許就是緣分,就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