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苦逼的人生不需要悲觀(2)(2 / 3)

看到她理財的財蜜們討論得這麼熱烈,我也來說說自己身邊的90後吧。我寫文章總喜歡自己提煉出幾個小標題,大家看看我寫得對不對哈。

當70後為叛逆的結果心滿意足,80後在迷茫在中感歎屌絲命的時候,90後已經開始加入社會大潮凶猛而來了,而這些成長在信息時代的小青年們麵臨著多元的選擇和誌趣各異的人生,與前輩們不同的是他們更現實、更篤定、更沒負擔……

生下來就有互聯網,肯德基和麥當勞也已經進入國內,90後是和這個時代無縫接入的一代人,沒有貧苦落後的記憶,也不需要背負命運理想的糾結。但他們的家庭背景卻已經迥異,有含著金鑰匙出生不用為生計發愁的某二代,也有從家鄉拚出來一切靠自己的苦孩子。

70後得意揚揚地宣告要離開體製內,擁抱市場化,去抓住屬於他們的曆史機遇;80後現實地考公務員、奔央企,苦逼兮兮地感歎房價太高買不起;90後則放眼全球選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興趣,一切都是因為“我喜歡”,需要就去選擇,不需要就繞過,沒有什麼不可以,也沒有什麼是必須的。他們是真正脫離束縛的一代,實踐著“走自己的路”卻不用鼻孔朝天地擺姿態。

房子?根本不是壓力

學建築的阿海(化名)香港大學畢業,目前在當地一家著名建築設計所工作。每天跟房子打交道的她特別喜歡北京的古建築,但當被問到有沒有買房的壓力時,她還是覺得這事兒跟自己很遙遠。

“有錢的話如果未結婚生子也不打算買房,因為買房意味著全麵考慮穩定下來。”阿海說。而她目前最熱衷的是旅行、看演唱會、朋友聚會……這麼多好吃好玩兒的事情,房子根本不在議事日程上。

在她的圈子裏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出國信息和各種好玩兒的八卦,她比較羨慕去歐洲工作的小夥伴兒,自己也有計劃申請出國。阿海覺得最理想的生活是能在不同的城市居住一段時間,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又不會待到厭倦。“周圍小夥伴兒們大都住在家裏,所以不覺得有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在什麼地方會成為壓力,而且不喜歡整天討論買房炒股話題,太現實!”

在我問過的90後裏麵,基本沒有人會考慮自己買房子,像阿海那樣還沒安定下來的人是一種代表,還有一些90後表示房子代表穩定的生活,還是需要的,但是自己沒有買房壓力。要麼男朋友有房子,要麼自己家裏有房子,或者雙方家庭可以資助不算難題。

就像留學剛回國的艾米(化名),男朋友已經在家鄉買下了一百六十多平方米的婚房,即使不結婚自己家裏也有別墅,完全沒有自己再買房子的必要。對於一線城市,她表示生活成本太高了沒有定居的打算。

早就有文章探討過,對於90後來說房子根本沒有那麼稀缺,父母一輩通過努力已經打拚下不錯的居住條件,家庭條件好的幫襯一下也談不上啃老,他們沒有諸如靠父母之類的思想枷鎖,反正現成的優越生活,享受就是了。而所謂從家鄉打拚到大城市的使命感更是無從談起,他們麵對的是全球化選擇,不論在哪裏考慮的都是開不開心、有沒有趣、環境宜不宜人、工作機會合不合適,至於大都市的光環,去他的吧。

考公務員?看需要吧

目前在北京讀研究生的寒江(化名)有考公務員的打算,對於進入體製內她倒是沒有穩定、金飯碗之類的想法,因為準備研究生一畢業就結婚,而家裏會給他們買房子所以需要北京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