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Elson: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勁
我見到Elson的時候,是在北京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附近,依傍著有山有水的奧森公園,他和他的新婚太太已經在收拾行李,他要到耶魯大學讀自己的學士學位,他的太太去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學位。
去年彼時的他,是國內一家人人皆知的外資銀行北京地區的部門經理,50萬年薪,有一個交往近十年的女朋友,是他的高中同學。他們曾就讀於有“北京八大校”之稱的某一所,那一年高考,Elson全班都考上了北大和清華,除了他。上大學一年他辦理了休學,家人推薦了他去這家銀行。他通過了七輪麵試,掩蓋了學曆,便一直在這家銀行工作,其間外派到紐約辦公室待了兩年。
說到這裏的時候,他無比感激自己的女朋友,也是他現在的太太,“我們是高中同學,就是你一見到她的時候,就覺得,就是她了。這麼多年很不容易,她在北大也是前幾名,本科畢業在一家國際谘詢公司工作。她一直很支持我,包括我們異地的兩年,我決定這一年開始申請出國之後,她也開始準備申請博士”。
“最辛苦的時候,每天早上6點起床做閱讀,晚上看書到1點,我們家有兩個書房,一人一個,她經常睡得比我還晚。”
工作之後的成人,比起還在學校裏的學生黨,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因為和太太都是北京人,工作幾年攢夠了錢,就在北京買了房子和車,兩人住到了一起。對於一直在努力的他們來說,房價在北京雖然高,但還沒有構成太多的壓力。
“我們更多的時候,考慮的是提升自己和生活的平衡。”說到房價的時候,Elson仍然很淡定,“該買的,不管價格如何,還是要考慮買。我買了房子之後,她就過來和我一起住了。房子是兩個人安定的地方,不管每天在國貿累成什麼樣,回家抱著老婆睡覺就好了。”
“北京也有北京的壓力,我和我太太都是非常努力工作的人,當然,我希望以後她不要這麼辛苦,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她要去讀博士,以後她想做老師,我非常支持。”
“我記得每一次和爸媽吃飯我媽媽都會提醒我人要活得現實,我想她的言外之意是我也不小了,也該找工作結婚生子,不要想著出國去讀書了。”
“5年前做出退學選擇時候我沒有果斷地去申請,現在將近30的年齡我覺得還不晚。而鼓勵我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就是我想去好好地讀書,我知道隻有教育才能改變我的命運。沒有人可以剝奪你去實現夢想的權利。”
采訪後記:Elson和太太站在一起的氣場,感覺起來寧靜又帶著韌性。這對在外人看起來,成長在皇城腳下,占盡天時地利的青年人,其實是在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著80後的一句奮鬥宣言:“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勁。”
被困住的1986~1988:還在探索的未來
相比之下,也有一些被“寵壞”或是還沒有找到方向的80後。
還在法國半工半讀的韓小迪,出生於1986年,大四拿到學校的公派留學到了法國,就一直常居在那裏,至今未考慮任何關於房子、事業和婚姻的問題。
“也不是沒有考慮,是沒有這個條件。”韓小迪對這個問題,始終有些避諱。她有一副爹媽給的好長相和好身材,上大學之後,參加過兩次地區性的模特大賽和一個選秀。
她讀初中的時候,家裏在做生意,對她沒什麼特別的要求,做什麼事情都可以順著自己的性子來。“除了學鋼琴是我媽逼我的,我喜歡畫畫,結果她有一天打了麻將回來,把我的漫畫書全部撕了。”
但她也承認,父母是順從她的。“到法國來讀書的時候,家裏生意早就不行了,我爸很早就辦了內退,我媽借了20萬讓我出來讀書,今年剛把負債還清。”
即使這樣,韓小迪自己並沒有感到特別的壓力。“我現在自己能養活自己,隻是存不下錢來。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呢?”說到結婚的時候,她反而對我的這個問題十分不解。又想了想:“我覺得現在這個男朋友和我一樣,也挺幼稚的。不想結婚。”
結婚沒有上日程,買房子什麼,更沒有想過。在韓小迪的表述中,自己還沒有享受多少,其他的,都還不想考慮。“我媽也沒說什麼,以前催我結婚,現在不催了。”
另一位1986年出生的語嫣,從本科到北京,現在已經在這裏待了近十年,工作做到動畫公司的市場經理,還沒有男朋友,也沒有打算在北京買房。
“公司解決不了北京戶口,現在還不知道以後有什麼打算。”說到北京的房價,“我自己沒有辦法,也不想靠家裏在北京買房,說不定過兩年就回老家去,如果有合適的工作。”但她猶豫了一下,又補充道,“在北京做到這個位置,其實回去好像也不知道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