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1 / 2)

任務三脊椎疾病

一、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是指由於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在損害的相應節段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張力異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應改變。脊髓損傷的程度和臨床表現取決於原發性損傷的部位和性質。脊髓損傷可分為原發性脊髓損傷與繼發性脊髓損傷。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脊髓所造成的損傷;後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腫、椎管內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腫、壓縮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間盤組織等形成脊髓壓迫,所造成的脊髓的進一步損害。寵物犬貓的發病常見於車禍、高處跌落和咬傷等。

(―)病因

機械力的作用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1)外部因素多為滑跌、跳躍閃傷、用力過猛、咬傷和車禍等。或因急轉彎使腰部扭傷,直接暴力作用擊傷,如被車撞、打架咬傷椎骨引起脫臼、碎裂或骨折等。

(2)內在因素患軟骨病、骨質疏鬆症和氟骨病時易發生椎骨骨折,在正常情況下也可導致脊髓損傷。

(二)症狀與診斷

根據患病動物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障礙以及排糞排尿異常,結合病史分析,可做出診斷。

(1)脊髓全橫徑損傷時,其損傷節段後側的中樞性癱瘓,雙側深、淺感覺障礙及自主神經功能異常。脊髓半橫徑損傷時,損傷部同側深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對側淺感覺障礙。脊髓灰質腹角損傷時,僅表現損傷部所支配區域的反射消失、運動麻痹和肌肉萎縮。

(2)頸部脊髓節段受到損傷時,頭、頸不能抬舉而臥地,四肢麻痹而呈現癱瘓,膈神經與呼吸中樞聯係中斷而致呼吸停止,可立即死亡。如部分損傷,前肢反射功能消失,全身肌肉抽搐或痙攣,糞尿失禁或便秘和尿閉,有時可引起延腦麻痹而致咽下障礙、脈搏徐緩、呼吸困難以及體溫升高。

(3)胸部脊髓節段受到損傷時,損傷部位的後方麻痹或感覺消失,腱反射亢進,有時後肢發生痙攣性收縮。

(4)腰部脊髓節段受到損傷時,若損傷在前部,則致臀部、後肢、尾的感覺和運動麻痹;若損傷在中部,則股神經運動核受到損害,膝與腱反射消失,後肢麻痹不能站立;若損傷在後部,則坐骨神經所支配的區域、尾和後肢感覺及運動麻痹,肛門打開,刺激其括約肌時不見收縮,糞尿失禁。

(三)治療

治療原則是加強護理,防止椎骨及其碎片脫位或移位,防止褥瘡,消炎止痛,興奮脊髓。患病動物疼痛明顯時,可應用鎮靜劑和止痛藥,如水合氯醛、溴劑等。對脊柱損傷部位,初期可冷敷或用鬆節油、樟腦酒精等塗擦。麻痹部位可施行按摩、直流電或感應電針療法、碘離子透入療法,或皮下注射硝酸士的寧,犬、貓0.5~0.8m#次。皮質激素常規用於治療脊髓損傷,最好用長效琥鈉甲潑尼鬆龍,犬、貓劑量分別為每千克體重2~40mg、10~20mg,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也可用甘露醇配合地塞米鬆注射,以減輕脊髓水腫和激發損傷。

手術隻能解除對脊髓的壓迫和恢複脊椎的穩定性,無法使損傷的脊髓恢複功能。手術的途徑和方式視骨折的類型和致壓物的部位而定。

二、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是指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脊髓引起的一係列症狀。臨診上,以疼痛、共濟失調、麻木、運動障礙或感覺運動的麻痹為特征,為小動物臨診常見病,多見於體型小、年齡大的軟骨營養障礙類犬,非軟骨營養障礙類犬也可發生。

(―)病因

一般認為,椎間盤疾病是由椎間盤蛻變所致,但引起其蛻變的誘因仍不詳。小型品種犬,如獵腸犬、比格犬、北京犬及長卷毛犬等最常發生。當已發生椎間盤蛻變時,外傷可促使椎間盤損傷、髓核突出。異常脊椎應激的影響、椎間盤營養和溶酶體酶活性異常引起椎間盤基質的變化也可誘發本病。

(二)症狀與診斷

椎間盤脫出症可分為I、G兩型#I型背側環全破裂,大量髓核擁入椎管;G型僅部分纖維環破裂,髓核擠入椎管。I型多見於軟骨營養障礙類犬,炎症反應嚴重;G型常發於非軟骨營養障礙類犬,發病慢。

I型椎間盤脫出症主要表現為疼痛、運動或感覺缺陷,發病急,常在髓核突出幾分鍾或數小時內發生。也有在數天內發病,其症狀或好或壞,可達數周或數月之久。

頸部椎間盤疾病主要表現為頸部敏感、疼痛。站立時,頸部肌肉呈現疼痛性痙攣,鼻尖抵地,腰背弓起;運步小心,頭頸僵直,耳豎起;觸診頸部肌肉極度緊張或痛叫。重症者,頸部、前肢麻木,共濟失調或四肢截癱。以第2~3和第3~4椎間盤發病率最高。

胸腰部椎間盤脫出,病初動物嚴重疼痛、呻吟,不願挪步或行動困難。以後突然發生兩後肢運動障礙(麻木或麻痹)和感覺消失,但兩前肢往往正常。病犬尿失禁,肛門反射遲鈍。上運動原病變時,膀胱充滿,張力大,難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