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2 / 2)

下運動原損傷時,膀胱鬆她,容易擠壓。犬胸腰椎間盤突出常發部位為胸第11~12至腰第2~3椎間盤。

G型椎間盤疾病主要表現為四肢不對稱性麻痹或癱瘓,發病緩慢,病程長,可持續數月。某些犬也有幾天的急性發作。頸G型椎間盤疾病最常發生在頸後椎間盤。

X線檢查即可對本病做出正確的診斷。一般普通平片可診斷出椎間盤突出,必要時需施脊髓造影技術。頸、胸腰段椎間盤突出X線攝影征像為:椎間盤間隙狹窄,並有礦物質沉積團塊,椎間孔狹小或灰暗,關節突異常間隙形成。如做脊髓造影術,可見脊索明顯變細(被突出物擠壓),椎管內有大塊礦物陰影。

(三)治療

疼痛、肌肉痙攣、輕度伸頸缺陷,如疼痛性麻木及共濟失調適宜保守療法。通過強製休息、消炎鎮痛等治療措施,減輕脊髓及神經炎症,促使背側纖維環愈合。皮質激素(地塞米鬆、潑尼鬆等)是治療本病綜合征的首選藥。疼痛嚴重者可給予鎮痛劑。排便不暢時,應及時排出積糞、積尿。當病變部位確定且病程較短時,可試行外科手術治療。麻醉後進行椎間盤開創術或減壓術,取出椎管內椎間盤突出物,以減輕其對脊髓的壓迫,緩解症狀。

任務四骨腫瘤

骨腫瘤是發生於骨髂或其附屬組織(血管、神經、骨髓等)的腫瘤。骨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骨腫瘤易根治,預後良好,惡性骨腫瘤發展迅速,預後不佳,病死率高。惡性骨腫瘤可以是原發的,也可以是繼發的,體內其他組織或器官的惡性腫瘤經血液循環、淋巴係統轉移至骨髂或直接侵犯骨髂。

大型品種犬四肢發生骨腫瘤的概率較大,發病平均年齡為7~8歲,公犬比母犬更易發病。中等體型品種的犬更容易發生中軸骨(煩骨、椎骨和肋骨等)的骨肉瘤。骨肉瘤是貓最常見的原發骨肉瘤,多發於老年貓(平均發病年齡為10歲)。

(―)病因

骨腫瘤與其他腫瘤相同,發病因素很複雜,一般來說是內因條件先存在,外因通過內因而發生。內因有素質學說、基因學說、內分泌學說等;外因有化學元素物質和內外照射慢性刺激學說、病毒感染學說等。

骨生長和成熟過程中,機體對上述因素的刺激較敏感,容易變為腫瘤或瘤樣病變。骨的良性腫瘤可以惡性變,如軟骨瘤、骨軟骨瘤、成骨細胞瘤等均可惡變為肉瘤,瘤樣病變中纖維異常増殖症等也可以惡變為肉瘤。

(二)症狀

患有四肢骨腫瘤的犬一般表現為跛行或局部肢體腫脹,有時可被誤認為外傷引起。骨腫瘤早期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係列的症狀和體征,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征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有:

(1)疼痛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疼痛可逐漸増劇,由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

(2)腫脹或腫塊疼痛一段時間後出現,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可觸及骨膨脹變形。

(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出現,因疼痛腫脹而導致患肢運動功能將受到障礙,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4)壓迫症狀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組織和鼻腔,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症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5)肢體變形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並畸形。

(6)病理性骨折腫瘤部位隻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7)全身症狀發熱、畏食和體重下降。

(三)診斷

患病動物表現跛行,患肢變粗變硬,觸診腫脹部位出現疼痛,嚴重時表麵有出血。X線檢查時,骨腫瘤的X線片病理表現包括皮質溶解、骨膜骨増生及軟組織腫脹,部分嚴重病例可見骨腫瘤轉移灶。需與骨髓炎、骨營養不良和外傷性骨膜反應等骨腫瘤引起的疾病進行鑒別診斷,結合X線片可以判斷是否為腫骨膜反應瘤。確診需進行活組織標本檢查。

(四)治療

采取積極治療可以延長骨腫瘤病犬的生命。

良性腫瘤治療多采用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徹底去除一般不複發,預後良好。惡性腫瘤治療時,手術切除是治療的主要手段,截肢、關節離斷是最常用的方法。

四肢骨的手術治療包括截肢或腫瘤切除,並配合化學療法。化學治療分全身化療、局部化療,常用的藥物有阿黴素及大劑量甲氨喋呤,但藥物的作用選擇性不強、腫瘤細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將影響化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