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1 / 2)

八、類風濕性關節病

類風濕性關節病是一種嚴重的、進行性多發性關節炎,屬炎症疾病,對關節軟骨有很強的作用,故又稱侵蝕性免疫介導性關節病。多發生於8月齡至9歲(平均4歲)的小型和玩賞品種犬。

(一)病因及發病機製

曾經病因不明,最近認為這是由許多致病因素相互幹擾所引起的,與免疫機製有關。有些動物對一種感染物質有遺傳性敏感,能激發T細胞和B細胞免疫反應,進而改變了自身的AB蛋白。後者刺激IgG和IgM抗體(類風濕因子),並與類風濕因子結合,在關節內形成免疫複合體,激活補體係統,產生幾種白細胞趨化因子,吸引白細胞到免疫複合體處,並與免疫複合體接觸或將其吞噬,釋放各種能使關節滑膜發生病變的溶酶體,如膠原酶,組織蛋白酶(破壞基底膜)和蛋白酶(分解糖蛋白)等。

病理表現最初是滑膜炎症反應。滑膜滲出、水腫、纖維蛋白沉積、滑膜増殖,並有漿細胞、淋巴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浸潤。隨著病程發展,滑膜増厚、肥大,形成一種血管化的肉芽組織(血管翳)。血管翳幹擾軟骨來自滑液的營養,引起軟骨壞死,並侵蝕軟骨下骨,產生局部骨溶解,使關節麵萎陷。嚴重者可累及關節韌帶和肌腱。

(二)症狀

初期症狀包括關節滲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和跛行。起先為一個關節腫脹和一肢跛行,以後多個關節腫脹和幾肢跛行,並伴有畏食、沉鬱、發熱和不願活動等。持續幾天症狀才減輕。經幾周到幾月後複發,且每次複發間歇期縮短,發病期延長。如此反複使關節軟骨進一步遭受侵蝕,關節周圍組織破壞加重導致韌帶斷裂,關節成角畸形(多見腕、跗關節)。

(三)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有早晨關節僵硬、關節活動時疼痛和壓痛、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對稱性關節腫脹、皮下結節出現、類風濕因子試驗陽性、典型的X線片變化、滑液黏液蛋白凝固差以及滑液和結節活組織檢查陽性等。

1.X線檢查早期X線片可見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囊膨脹,因有積液,關節間隙寬(動物患肢全負重情況下進行拍攝最佳)。以後,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缺損,關節麵萎陷,關節腔變狹,關節周圍軟組織礦物質沉積,軟組織萎縮。後期繼發退行性關節病,軟骨下骨硬化,形成骨贅和成角畸形、關節脫位或不全脫位或關節強直等,尤其腕、跗及指(趾)間關節等更為顯著。

2.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試驗(包括綿羊細胞凝集試驗和乳膠顆粒試驗),已用於本病的診斷,但易產生假陽性或假陰性。血液分析,白細胞増多,嗜中性粒細胞比例増加,常見正色素正紅細胞性貧血。庫姆斯試驗陰性,丁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増多。血清總溶血性補體増加。滑膜活組織檢查可發現滑膜有淋巴樣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四)治療

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控製炎症反應,防止關節進一步損傷和改善關節功能。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臨床上常用藥品為阿司匹林,劑量為25mg/kg體重,每日3次口服(2周後,未達到預期療效,劑量可加大,維持5~7日,但超過50mg/kg可引起嘔吐)。症狀減輕後,劑量減少1/2,每日3次,維持2周。以後每2周再減1/2,臨床症狀消失也可繼續用藥維持。施用阿斯匹林無效者,可選用皮質激素如潑尼鬆龍。症狀嚴重者,開始按1~2mg/kg劑量靜脈注射,每日2次。隨後按0.5~1.0mg/kg用量口服,每日2次。5~7日後,症狀減輕,劑量減半,長期服用。

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減輕體重、病情發作時休息、輕度活動(遊泳最佳)、滑膜切開術和關節固定等,但滑膜切開和關節固定隻有在1或2個關節受累時適用。

九、貓慢性漸進性多發性關節炎貓慢性漸進性多發性關節炎是公貓的一種免疫介導疾病,表現為骨膜的漸進性増生和侵蝕性的多發性關節炎。母貓較少發病。骨膜増生導致骨質疏鬆和關節周圍骨膜內新骨形成,關節周圍侵蝕和關節空間縮小導致關節僵硬,侵蝕導致的變化與犬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