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創業研究的發展脈絡及未來研究啟示
發展戰略
作者:朱曉紅 楊俊
摘要:文章通過係統梳理國際創業的發展脈絡,理清各發展時期國際創業研究的進展,聚焦於目前研究呈現出的問題提出未來開展國際創業研究需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國際創業;創業;國際商務
一、 引言
國際創業,顧名思義,沿襲了兩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國際商務和創業領域,國際創業的發展是對這兩個母研究領域不斷吸收、修正、應用、深入的過程。有學者指出國際創業是國際商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符合現在企業發展趨勢的重要研究領域,同時也有學者指出國際創業是對創業研究領域的深入,是隨著國際化進程的開展企業需要麵臨的挑戰。既然是兩者的結合,就不能單獨考慮單一母研究領域對國際創業的影響,而是應該綜合剖析兩者的交叉和結合對於國際創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可以說,國際創業研究二十五年的發展曆程,是伴隨著對國際商務和創業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不斷汲取和運用的過程。基於此,本文係統梳理相關研究文獻,甄別出國際創業研究領域各個時期的發展脈絡,聚焦於目前研究呈現出的問題並基於此提出未來有價值的研究方向。
二、 國際創業研究的興起
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全球經濟、技術、製度文化等因素的改變,不同國家企業間國際化溝通交流日趨頻繁,不同區域的市場同質性的進一步提升,使得國際化經營可以被不同國家的商業人士和創業者了解以及熟知(Oviatt&McDougall,1994)。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國家的新創企業跳過了國際化進程的重要階段較早進入了國際化市場。針對這一新興現象,有些學者提出這是國際商務學發展的時代產物,是國際商務學研究的重要分支,應運用國際商務學的研究範式探究這一新現象;有些學者則提出這一現象是創業領域的重要表現,隻是研究的情境由國內拓展到了國外市場,使用創業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探究這一現象。
但需指明的是國際商務和創業研究領域均不能全麵剖析這一新興現象。一方麵,在國際商務領域運用的理論,如國際化階段理論和折衷理論對剖析企業國際化的演化發展等問題有重要的貢獻,但是對於現象中呈現出的企業跳躍性、激進的國際化發展方式以及在麵臨諸多劣勢情況下仍然選擇在創建早期開啟國際化進程的企業並不能有效闡釋。另一方麵,這一新興現象呈現出的企業與國內新創企業也存在諸多差異,兩者的區分絕不簡單的是經營區域的差異,在企業的戰略行為和行業結構等方麵均表現出差異性。新興現象中的企業會追求更為廣泛的基於市場的戰略、侵略性更強的戰略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在行業競爭中會具有更高水平的國際化競爭且會感知到更多政府規製的約束(McDougall,1989)。
上述可知,這一新興現象已經超出了原有的國際商務和創業研究領域的研究範疇,因此需要對這一現象專門進行研究,國際創業研究領域應運而生。學者Oviatt和McDougall(1994)的文章《有關國際新創企業的理論》被許多學者認可並稱之為國際創業研究的起點(Autio,2005,Zahra,2005)。他們將呈現早期國際化現象的企業界定為國際新創企業,指出這類企業是在創業伊始就通過資源的使用和在多國銷售產品的方式形成顯著的競爭優勢。從他們對現象的界定可以看出他們認為這一現象重點體現在國際化的開展時間和經營模式上,時間的差異是基於與大型跨國公司的國際化進程比較的考量,而模式的差異則是基於與國內創業企業經營方式比較的考量,這一定義實際上已經包含了國際商務和創業研究領域探討的問題,是一定程度上兩者的結合。
但在後續學者的實證研究中可以發現,這一時期學者們仍更多的關注企業的國際化問題,沿襲和借鑒更多的仍是國際商務學中的國際化戰略、模式等方麵的研究,落腳點仍然是企業的績效和成長,對創業領域的研究成果涉及較少,更多僅是將研究對象從跨國公司轉向了新創企業。如,Zahra等(1997)在新創企業母國環境的動態性、敵意和異質性等方麵分析母國的競爭環境對其出口績效的影響作用。同時,由於傳統的國際商務理論無法全麵剖析這一新興現象,學者們開始整合不同的理論視角,試圖補充單獨運用國際商務理論闡述力度不足的缺陷。如,Coviello和Munro(1997)整合傳統的漸進國際化模型和網絡視角闡述了小型軟件企業的國際化問題。
綜上,在這一時期,對國際創業研究的探討,學者們更多的是將其看成企業國際化問題的特殊現象,更為關注於國際創業企業的“國際”化問題,並沒有很好的融入創業的思想和觀點,基於Oviatt和McDougall的定義,人們將“創業”局限的限製在了新創企業,認為探討新創企業的國際化問題是國際創業的研究範疇。然而從現象層麵來看,僅用“國際新創企業”並不能很好的包含現象中呈現出的全部問題,例如公司創業的國際化;在研究理論層麵,偏重於國際化問題的探討但忽略了創業這一獨特情境帶來的重要差異性會造成研究結論有失偏頗的問題。因此,盡管學者們開始從事國際創業的研究,但因未能明確國際創業研究領域的研究範疇,並未形成足夠的研究合法性,國際創業研究仍需在摸索中前行。
三、 國際創業研究的演進發展
2000年,McDougall和Oviatt(2000)在AMJ組織的專刊中撰寫了主題文章《國際創業:兩個研究路徑的融合》,文章借鑒創業研究領域中創業導向的概念重新界定了國際創業的含義,提出國際創業企業是“為實現組織中的價值創造而采取的跨國界的創新、積極和冒險行為的企業”。這個定義是第一次對國際創業研究領域的正式界定(Jones et al.,2011),是國際創業研究的關鍵轉折點。這篇文章最大的貢獻在於明確提出了國際創業是國際商務和創業兩個研究領域融合的觀點,且強調了在借鑒兩個領域的研究成果時應弱化二者的界限。文章的發表很好彌補了國際創業研究初期對於創業研究關注不足的缺陷,開始運用創業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國際創業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