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當顧客提出異議時,及時進行有效溝通(3 / 3)

“實在沒辦法,店裏有規定。”這種生硬的處理方式會讓顧客覺得店員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拿店裏的規定來對付他。店員的這種做法不利於維護良好的客戶關係,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不能退,您找消協我們也不怕。”這種圖一時痛快、逞一時口舌之利的行為隻能使矛盾激化,引發爭執,給自己製造不必要的麻煩。

當顧客拿著超過退貨期的商品來要求退貨的時候,店員應該首先考慮責任歸屬並加以處理。

1.如果是店員未說清楚,要主動承擔責任

與顧客溝通,顧客在購買的時候店員是否詳細說明了售後維護等方麵內容,店員自己說沒說過應該很清楚,因為每天賣商品都走一樣的程序。

顧客:“你看,你買給我的東西有問題啊?”

店員:“對不起,真的有問題,您是什麼時候購買的?”

顧客:“我是三個月前買的。”

店員:“這樣的話,已經超過了退貨期了啊,先生您別著急,我們溝通一下,當初您買的時候,您是否記得,我詳細地給您講過有關售後的規定了?”

顧客:“沒有,當初我買的很著急,看好了就買了,您那天好像特別忙,也沒跟我說售後的事,我也沒多問,這不就出問題了。”

店員:“先生,那真的很抱歉,下這麼大的雨還麻煩您跑過來,確實非常抱歉!雖然這件商品超過了店裏規定的退換期限,但考慮到您是我們的老顧客,並且我當初沒有給您解釋清楚,也有責任,所以破例給您換一件。剛好,我們剛進了一批新款,我覺得有幾件非常適合您,請您跟我到這邊來!”

2.如果是外界因素導致延誤退換貨,可從人性化角度考慮

當顧客來退貨,應該詢問顧客為什麼超過退貨期才來退貨,是否是非主觀的外界因素導致的,比如顧客買回去後突然出差的情況。

顧客:“您好,您看這台飲水機,質量真的是有問題,我買回去一直沒用,第二天就出差了,這昨天才回來。”

店員:“是這樣啊,確實超過了公司規定的退貨期。不過考慮到您是因為出差的原因,並且也保持完好,這樣吧,我跟老板聯係一下,看是否可以幫助您換一台(與老板電話溝通)。先生,我們老板考慮到您這種狀況決定破例給您換一台。”

3.如果是顧客人為導致的損壞,店員可堅持絕不退讓的原則

對於顧客人為因素導致的故障,超過了退貨期卻又來退貨的,店員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絕不讓步,但是,要注意態度和語言,絕對不能激怒顧客。

顧客:“小姐,你好,我想退貨。”

店員:“你好,請問你是什麼時候買的,出現了什麼故障?”

顧客:“我是三個月前買的。我昨天用的時候插頭沾上水了,就燒焦了。”

店員:“先生,出現這樣的事情我也非常遺憾,這很明顯是您人為操作不當造成的。如果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一定會負責到底,而且確實已經超過退換期限,所以我們也非常為難,這一點還請您包涵。要不,您把它放在這裏,我聯係廠家看看是否可以給您維修,然後我會盡快聯係您,您看這樣好嗎?”

店鋪銷售與經營不能完全按照常理出牌,否則你永遠都會跟在人家後麵。當然,如果問題確實完全是由於對方的原因造成的,也要委婉地拒絕對方的不合理要求,或雙方共同承擔責任。總之,不要讓問題變得不可收拾。如果真是那樣,隻能說明店員的工作沒有做好。

“產品都是剛開始效果不錯,

到最後卻沒有效果了。”

如果顧客問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我們自然很好回答。即使回答得不圓滿的話,至少不會出錯的,但是如果我們遇到的顧客是個行家的話,他們問出的問題,我們可能一時都不知道怎麼回答。例如,一個家電維修人員來買電冰箱,他可能會問:“一般情況下能用多久啊?是不是用著用著就不好用了?”

作為產品的保質期和使用效果是否經久耐用之類的問題,其實店員們也不好回答,不敢輕易作出承諾,而隻是這樣回答顧客:“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樣的回答,缺乏足夠的自信,語言模糊,容易使顧客對產品本身及店員產生不信任感。

當然,也有作出保證的回答:“不會,我這種情況不會出現。”這種回答,太過絕對,除非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事實上,沒有哪個廠家敢這麼保證,這樣的回答過於絕對,而且是錯誤的。

如果回答:“您用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查看說明書),這會讓顧客感覺這種產品過於麻煩,也顯得你不夠專業,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可取。

可以說,店員每天都會遇到這類問題,如何有效地加以解決就直接關係到銷售業績的提升。要解決該類問題,可以從以下四方麵入手:

1.做認同性心理鋪墊

作為店員人員一定要學會認同顧客感受,因為這樣可以獲得顧客的信任與好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所以,店員可以先認同一下顧客,並適度讚美顧客,讓顧客有一個好心情來聆聽店員的話。比如可以說:“先生,您對買還挺在行的,每個問題都問到點子上了。”

2.給信心絕不給承諾

在解釋的過程中,提供足夠確鑿與自信的事實,讓顧客感覺到這個問題其實不用擔心,但不要明確告訴他到底是否會出現他所懷疑的問題,以免斷了自己的後路,給自己找麻煩。

店員:“先生,我們以前也有很多老顧客和您一樣提出過這個問題,不過,先生,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您,我賣這個牌子五年了,經我手上賣出去的至少也有件了,隻要按照我們的規定方法來正確使用,出現您所說的這種狀況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這個問題您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您真的要擔心的是這款商品是否適合您的需求,否則即使東西再好,您也不會要,您說是嗎?”

3.弱化問題並轉移矛盾

店員要學會揚長避短,避重就輕,因為考慮到顧客提出的這個問題對我們是相對不利的,所以店員應該簡單略過該類問題,並迅速主動地將焦點轉移到其他話題上,比如引導顧客體驗產品。

店員:“小姐,您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您說的情況在我們行業也確實存在。您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再說,我賣這個品牌已經差不多有三年了。您現在其實真正要考慮的是自己是否真的喜歡,因為如果東西自己不喜歡,買回去就會有很多遺憾,這樣反而是更大的浪費,您說是嗎……”

4.成交之後再給說明

當對方確定要購買產品,並繳款後,店員再用簡潔的語言給他介紹產品的正確保養與使用事項。這樣更容易提高成交率,並且會給顧客留下好感。

店員:“先生,為了使產品保持良好的性能,像這種高檔家電其實保養很重要,您使用時要注意……(用簡潔語言強調商品日常保養事項)先生,這樣吧,為了不讓您忘記,我把這些注意事項寫在小票後麵,請您稍候。”

當顧客問出“是不是用著用著就不好用了”的時候,加強處理該類問題的能力,就可提高店鋪的銷售業績。

“送人的禮物,如果不合適就不好了。”

顧客看中的商品,是買來送人的,但擔心大小會不合適。這個時候,店員如果處理得不好,很可能就失去了這筆交易。

比如,顧客說:“這是我買給朋友的衣服,可是不知道是否合適,如果買大(小)了,可怎麼辦?”如果店員這樣回答:

“您還是看好了再買,回來退換挺麻煩的!”本來顧客就猶豫,你說出這樣的話,會引發顧客的消極聯想。

如果說:“不合適就拿回來換吧!”雖然承諾可以拿回來換,但是很明顯不夠熱情,難以激發顧客的購買欲望。

如果說:“可以換!”語氣很肯定,但是也讓人覺得很生硬,如果你的本意是“如果拿回去覺得不合適,可以回來換”的話,完全可以用真誠的語氣去說。

所以,為了消除顧客的擔憂,店員可以詢問顧客要送之人的情況,也可以找合適的人來試穿。最重要的一點是,店員應該明確告訴顧客在規定的期限內所購買的商品是可以退換的,並主動提醒顧客保存好購物憑證,保持商品的原樣和包裝。

首先,詢問顧客了解被送人的基本情況。

如果顧客是買來送人的,怕買了不合適,店員應該主動詢問顧客要送的人的基本情況,如年齡、身高、體型等,協助顧客挑選合適的商品。

顧客:“我買來是送人的,要是不合適怎麼辦?”

店員:“您放心,如果不合適的話,兩周之內都可以回來退換。請問您要送的人年紀多大?身高是多少?體型胖還是瘦?我想幫您參考一下。”

顧客:“送給我爸爸,40多歲,身高175厘米,有些發福。”

店員:“那這個175的碼數應該正好合適,不過他本人沒有來試穿我也不敢說得太滿,建議您還是保存好我們開的票據,也不要把價格標簽撕掉,保持衣服的原樣和包裝,萬一您爸爸穿上不合適可以回來換合適的碼!”

其次,幫助找人來試穿。

顧客:“我買來是送人的,要是不合適怎麼辦?”

店員:“這個你不必擔心,您把單據保存好,衣服上的價格標簽也不要撕掉,尺寸不合適可以在一周之內回來退換。如果您覺得有必要的話,可以為您的朋友試穿,或者看看我們現場的店員有沒有跟您的朋友身材差不多的,代為試穿一下,這樣您就更放心了!”

如果顧客是買來送人的,怕買了不合適,也可以鼓勵顧客代為試穿,或者讓顧客挑選在場的與顧客要送的人身材差不多的店員代為試穿,盡量選擇合適的尺寸和款式,降低退換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