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操案例分享10年磨一劍,鑄就國際水務巨頭(3 / 3)

麵對高歌猛進的國內城市水務投資領域,北京控股已是垂涎已久,“業內黑馬”中科成此時進入了視野。他們通過境外的“殼公司”增發配股將中科成納入囊中,新的北股水務就此誕生。

借助“國企、民營、港股”的新平台,北控水務的資源與能力邊界有效外移,產業邊界明顯拓寬,由(城市)汙水處理轉向綜合水務延伸,全方位的產業鏈競爭能力空前強化;擴張方式除了傳統的TOT/BOT之外,同業並購重組開始成為主旋律。

當年11月,剛剛將深圳華強30萬噸/日水務資產一口吞下的北控水務,又一舉將廣西貴港水務項目納入旗下,實現了供水領域的曆史性突破。

資本整合大功告成,管理整合隨之成為當務之急。不同企業、新老員工的文化理念多樣,且薪酬福利製度不一。由於產業邊界、商業模式及競爭策略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中科成時代的運營機製已明顯不相適應。

作為多年合作夥伴的谘詢公司,在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首先是盡快完成了統一薪酬體係、完善激勵機製工作;其次是開始搭建集團化管控的運營平台,並迅速發揮起決策指揮平台、資源配置平台及業務推進平台的應有作用。由此,北控水務迅速向“領先的綜合水務係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戰略定位轉型。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為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國務院迅速推出了總規模高達4萬億元的財政擴張性方案,其中用於汙水處理的投資即達900億元,加上銀行貸款,汙水處理領域的投資高達3000億元。而迫於基礎建設巨額資金缺口的壓力,各級地方政府開始加速水務存量資產的變現步伐。同時,資金鏈高度緊張的業內同行不乏待價而沽者,同業並購的機會明顯增多。

2009年初,北控水務製訂了“1+5”的戰略目標:保證“一大任務”——全年完成120萬噸/日規模的新增業務;爭取“五大突破”——在同業並購、汙泥處理、自來水並購、海水淡化、國際業務拓展等方麵實現突破,迅速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及抗風險能力。

當年7月,北控水務在發祥地四川綿陽召開了“上半年度工作會議”。會上,集團管控領導小組提出的資源整合方案獲得一致認可:對現有存量業務進行劃區管理,分為華南、華西、華東和華北等四大業務區,其主要職責是做好現有項目的運營管理;增量業務係統設立建設管理中心、運營管理中心、工程技術部,以及三個項目投資部。

截止年底,北控水務實際新增項目20個,新增處理規模竟超過200萬噸/日,創造了中國水業“單一企業單一年度內新增水務處理規模”的新紀錄,汙水處理總規模一舉超過威立雅等國際巨頭而躍居第一;共擁有水務設計處理能力450萬噸/日,綜合水務規模全國排名第四。

中國水網如是評價北控水務:最佳年度新銳企業,水務並購擴展的成功實踐者;從資本出發,實現水務模式戰略升級,成為最受關注的水業之星。

此時,北控水務的戰略轉型再次全麵啟動,戰略定位調整為:國際領先的綜合水務係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2011年春,北控水務榮登“2010年度中國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榜首;在中國企業聯合會頒發的“2010年度全國管理谘詢優秀案例獎”中,北控水務“戰略管理谘詢項目”榮譽入選。

截止2012年底,北控水務業務覆蓋全國19個省70個城市,共擁有155座各類型水處理廠,其中包括120座汙水處理廠、30座自來水廠、4座再生水處理廠及1座海水淡化廠,總設計處理能力達1049萬噸/日。

2013年3月,北控水務斥資近1億歐元,將威立雅旗下的葡萄牙水務公司攬入懷中。這是自歐債危機以來,李嘉誠旗下長江基建收購英國水務之後,中資背景企業成功並購海外水務資產的又一成功案例。

§§第三章 多元化戰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