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誌高遠的企業高層坐不住了。當年夏天,中科成與谘詢公司的合作走向深入,委托提供資源戰略整合的係統解決方案。
在深入的組織診斷基礎上,項目團隊指出中科成過早地患上了“肥胖症”:
一是組織疊床架屋,管理層級過多。公司總部由六大中心組成,下設17個二級管理部門。“看起來很美”的三級管控體係,在運營實踐中日益暴露出對企業發展的製約性。
二是部門定位不明,管理職責不清。商務投資、工程設計、建設管理與運營生產等業務部門,在管理模式上與財務、人事和行政等職能部門一視同仁,相互之間的職責定位難免發生混淆。
三是薪酬激勵機製滯後,企業沒有規範、透明的薪酬製度,員工缺乏公平感,員工定薪成了“談判製”;公司業績考核粗放,缺乏量化指標。
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城市用水量及汙水排放量同步猛增,而汙水處理的力度卻明顯跟不上。截至2006年底,我國城市汙水處理率不過50%,而縣鎮一級的汙水處理率隻有13%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截止2007年8月的國內統計數據顯示,在知名水務企業的設計處理總規模上,中科成在汙水處理領域排名第7位,在綜合水務方麵排名第14位。
相對汙水處理而言,供水業務有以下不利因素:
首先是產權複雜,管網建設落後且漏損多,一般漏損率高於20%,而國外供水企業的漏損率一般控製在5%以下。
其次是客戶分散、收費難。供水作為人生基本保障,水廠對欠款客戶往往無法采取斷供手段,而汙水處理業務則是由地方財政統一轉移支付。
可以看出,供水行業的區域封閉性最強,但盈利性不高;固廢處理利潤較高,但行業集中度很低,市場極為分散。在行業利潤率與集中度兩個維度上,汙水處理的綜合評價得分顯然最高。
依靠獨創的戰略定位理論體係和實踐工具,谘詢團隊最終製訂出中科成資源整合的係統解決方案:
第一,明確戰略定位,致力於“領先的汙水處理係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產業邊界由城市汙水向綜合汙水處理擴展,商業形態由投資商、運營商向係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升級,競爭地位由競爭優勢向行業領先轉換。
第二,深化組織變革,取消“六大中心”,推行事業部製,按價值鏈設立獨立核算的各業務單位,配之以“資源前置、重心下沉”的競爭策略。
第三,優化管理流程,業務決策權下放,各業務單位“跟著市場走、圍著客戶轉”,逐步建立起內部市場機製。
第四,完善薪酬激勵,建立公開化的薪酬製度和以業績為導向的考核體製,使員工切身利益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
當時,各業務區定位問題成為方案爭議的焦點。根據“圍著客戶轉、跟著市場走”的指導思想,谘詢團隊提出各業務區應以市場拓展為主,而生產運營則委托給公司設立的運營事業部統一指揮,以便實現資源共享、專業經營。而客戶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各業務區統一負責增量拓展與存量管理,以防產生內耗。後來雙方達成妥協,按“分步走”原則處理上述問題。
<p class=“left”>從2008年初開始,中科成的戰略轉型、係統整合正式啟動了。企業踏踏實實做汙水,一心一意搞環保,並從生產研發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從投資型向服務型提升。當年企業BOT/TOT中標項目呈爆炸式增長,與上一年相比增幅超過600%。
三、資源整合,戰略定位動態升級
2008年春,在北京控股的主導下,新的北控水務橫空出世了。
作為享譽海內外的紅籌股,北京控股(HK00392)於1997年在香港掛牌上市後發展迅猛。公司以“立足北京、繁榮香港”為己任,定位北京市政府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領域的主導企業,旗下擁有燕京啤酒、北京燃氣和首都機場高速等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