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淵三人見二將驍勇,恐有疏失,收兵回營。
越王聽說吳將驍勇,難以取勝,心中焦急。陳音上前道:“臣有一計,望大王采納。”越王問:“是何計?”陳音道:“將全軍分為三大隊:一隊銜枚息鼓,趁夜馳至上流,悄悄埋伏;一隊趁明日昏黑之時,直搗他的中營;一隊從下流悄悄渡過北岸,擊他前陣。臣與趙平帶領水軍,用晉隊衝鋒先進。吳陣一亂,三隊齊起,定獲全勝。”趙王大喜,即派範蠡、諸稽郢,曹淵為右軍,文種、衛英、蒙傑為左軍,越王自率衛茜、陳繼誌、司馬彪等為中軍,陳音同趙平為前驅,分派停妥,各去準備。
到了次日黃昏,陳音率弩隊在前,趙平在後,一聲鼓起,船似拋梭,箭如撒豆,直向吳營衝去。弩弓的勁力,前文已經詳說,吳營哪裏抵敵得住?
立時陣勢大亂,滿營鼓噪。趙平所帶水軍,都是久經訓練,出波入濤,勢似鬼鷗,砍營而入,縱橫莫當。季崇急來抵敵,怎奈弩箭勢大,重甲立穿,一箭射傷左腿,倒在船上。越王帶領中軍,親自授桴擊鼓,排山一帶,直搗中堅。王子姑曹挺矛立於船頭,大吼道:“軍士有亂動者,立斬!”吳兵聽了,方想立劄,怎奈衛茜仗劍當先,一班劍士弄劍如丸,騰踔踴躍,添上所鑄八劍,滿營之中,隻見白光閃的,人頭亂滾。王子姑曹揮矛抵敵,被衛茜擰著矛頭,一縱步湊近身邊,盤螭劍一揮,王子姑曹頭首落下。中軍見了,嚇得魄散魂飛,亂喊亂竄。
吳王見陣勢大亂,急命諸無忌、季楚分兩路堵禦。忽然上流頭鼓角齊鳴,範蠡一隊急驟而來;下流頭火光衝天,文種一隊呼哨而至。霎時之間,滿江都是越船,把吳營衝得七分八裂。吳王仗劍在手,還想支持,怎奈軍心已喪,越國之兵,人人銜恨,個個奮勇,加以弩聲猛烈,劍氣飛騰,黃落之葉,怎當迅風一掃?王子地、王孫雄在前,王孫駱、諸無忌、季崇保著吳王居中,西門曹斷後,乘亂衝殺逃走。王孫雄正在衝鋒,被一弩箭直透咽喉,倒墜江中。王孫駱瞋目切齒,揮動大刀,舍命衝突,吳王方得透出重圍。一路招集殘兵,聚合餘船,不敢稍留,奔至笠澤,方才停歇,就在笠澤紮營。
吳王痛哭道:“孤自用兵以來,所向無敵。不料,今日遭此大敗。孤何顏再返吳都耶?”王孫駱道:“勝敗兵家常事。我國帶甲之士,不下十萬,大王急速調集前來,再與越國決一死戰,以報今日之仇。何得自隳誌氣哉?”
吳王隻得命人四路催趲兵馬。第二日皇吉帶兵一萬,被誠帶兵一萬二千先到,分頭立營,吳王心中略穩,準備迎敵不提。
且說越王當夜大勝,直到天明,方才收隊。計點軍士,傷亡者不過五六百人,所得舟隻糧械,不可勝數。暫時歇息,開筵慶賀。越王舉酒道:“十年之前,孤與夫人人吳時,曾在此地。夫人吟詩悲哀,寡人掩袂嗚咽,至今回首,心猶慘切。今賴眾卿之力,大破吳兵,略洗當年之恥,為江山改色。”
群臣稱賀,盡歡而罷。
次日,範蠡對越王道:“吳王敗走,銳氣全隳,正宜乘此長驅,以期早日殄滅,若待養成銳氣,圖之不易,我軍遠來,久持非計,願大王思之。”
越王聽了,即時傳令前進,仍是司馬彪帶兵先行,大軍一路浩浩蕩蕩,直到笠澤下寨。越王見吳營旗幟整齊,戈矛密布,心中驚異,對範蠡道:“不料吳國尚有此軍容。若不早為驅滅,誠如大夫之言,為害不淺。”是日兩軍堅壁相持,各無動靜。到了二更以後,越營右麵,忽然喊聲大起,鼓角齊鳴。
越王失驚,便想開壁迎敵。衛英諫止道:“吳兵先我在此,必有布置,黑夜交兵,恐被他暗算,隻命陳音以弩隊禦之,自然無事。”越王一聽有理,便傳令著陳音率隊禦敵。陳音得令,帶了弩隊,鼓棹而來,對著吳兵,蟬聯射來。怎奈吳船有進無退,箭到身上,不見一人倒下,十分駭然。正是:自古行兵不厭詐,況當深夜更難防。
未知吳兵為何不退,下文便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