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愛,是稅收的價值屬性(2 / 3)

現當代以來,許多國家都開征了以調節貧富,建立社會基本保障為目標的稅種,如遺產與贈與稅、巨富稅(印度)、社會團結財富稅(法國)、社會保障稅(費)等,這些稅,有的意在削富,有的意在建立終生的涉及所有國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不管哪一種,其中都滲透著一種平等、互助的價值觀,用老子的話表述就是:“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按法國人征收社會團結財富稅的理念說就是:“共享社會財富。”

還有一些稅,其境界則更擴大,如德國1991年開征的團結稅(又名統一稅),其背景是1990年原分裂的東德和聯邦德國統一後,富裕的聯邦德國地區民眾為幫助相對貧困的東德地區迅速融入新的民族大家庭中而作出的自願犧牲或曰貢獻。團結稅的納稅人為原聯邦德國地區各州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率是5.5%,使用方向是原東德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承擔原東德地區國有企業改製的成本以及社會綜合援助等,征收截止期為2019年,長達29年。這個稅充分體現了富兄弟對窮兄弟的情懷。而法國等國於2006年開征的“機票稅”(國際互助稅),對所有從本國起飛的航班,根據航程遠近,每張機票征收1—40歐元不等的稅,其目的與使用方向則更加崇高。它不是用於幫助本國的窮人,而是用於幫助第三世界醫治“世紀瘟疫”艾滋病和發展教育與經濟。類似的還有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托賓建議開征的金融交易稅(亦名托賓稅),對各國所有短期外彙交易征收0.05%的稅,以遏製外彙市場投機。稅款交給世界銀行,用來幫助發展中國家。盡管截止到目前全球隻有比利時一國形成了開征托賓稅的意向,但其卻反映了世界上有著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的學者和政治家對經濟全球化和人類共同富裕的理想和行動。稅收雖然隻是他們實現這種願望的工具之一,但它畢竟前所未有地承擔了全人類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崇高使命,有與榮焉。

還有一個稅也值得一提,這就是負所得稅。它是迄今我見過的世界上所有曾出現過的稅種中的唯一異數,它不是以征收為目的而是以分配為目的,再確切地說是為了幫助窮人、確立福利補貼標準而設計的稅。它是由米爾頓·弗裏德曼在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其實質是以政府向個人支付所得稅的形式來代替社會福利。由於是政府向個人支付所得稅,對政府來說是個人所得稅的負收入,故稱“負所得稅”。按照設計,每個家庭都要向政府報告自己的收入,高收入的家庭根據他們的收入納稅,而低收入的家庭則將得到補助。換言之,他們將“支付”一種“負稅”。看到這個稅,相信具有愛心的人和窮人對稅將產生一種溫暖的感覺。

以上種種,充分證明在稅的基本屬性之外,還有一種價值屬性——愛。它是人性的一種體現,“人之初,性本善”。就連亞當·斯密,這位資本主義的鼻祖,《國富論》的作者,這位堅信人的自利之心對於社會的價值的思想家,在其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感論》的開卷部分也這麼寫道:“無論把人看做多麼自私,在人的本性中明顯地存在某些根本原則:一個人對改善別人的命運產生興趣,將別人的快樂當成是自己的必需,雖然從中他並不能獲得什麼,隻是看見它就感到滿足。”它亦是對人類平等的認同,是對弱勢群體的扶助,更是對社會進化叢林法則的否定和對市場法則負效應的矯正。它的終極目的應該是通過人和地區的共同富裕、繁榮,以達致人類社會的安康、和諧、幸福。

但是,稅的價值屬性究竟是掌握其的政府的有意為之,還是稅的本性,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呢?

我認為,愛是稅的本質屬性之一,它附麗在稅的調控經濟、再分配的職能上麵,政府與其說將其作為工具以進行社會再分配,毋寧說是順應其本性因勢利導。

要證明這一點,有必要從稅的起源談起。

稅是與國家一起誕生的。這是到目前為止理論界的共識,其邏輯是沒有稅,國家機構就無法維持,公共服務就無法提供;沒有國家,稅也就沒有必要存在。但對此說法,我是有疑問的。

我認為這是一個稍嫌武斷的說法。因為它把稅收的進化以國家的產生為界,劃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個階段,好像小雞天生就是如今這般活蹦亂跳一樣,這導致了許多問題無法解釋清楚。

實際上,在人脫離了愚昧,進入群居階段的時候,稅的胚胎就已產生了。

國家誕生之前的社會形態,按現代史學的分期是原始社會。但原始社會,人類還處於蒙昧、野蠻狀態,沒有文字,隻能靠口耳相傳和考古發現來一點點拚接其結構。好在19世紀一些具有獻身精神的學者,通過對當時北美、大洋洲、非洲一些仍處於原始社會的部落進行長期、艱苦的考察,為後人找到了一條由此及彼的認識之路。美國學者摩爾根《古代社會,或人類從蒙昧時代經過野蠻時代到文明時代的發展過程的研究》就是這樣一本書。通過摩爾根等人類學者的著作,人們可以較方便地收獲新知。馬克思、恩格斯就對摩爾根的著作非常感興趣。恩格斯主要根據摩爾根的研究成果,寫就了《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後世的研究者、學習者提供了一部兼具理論和科學價值的範本。

借助恩格斯的著作,我在原始社會的遺址中尋尋覓覓,自以為發現了一些稅收原始胚胎的東西,將它們拚接起來,或者可以構成一幅稅收起源路線圖。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童年期,也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漫長的一段曆史時期,摩爾根將其劃分為蒙昧和野蠻兩個時代,又根據生活資料生產的進步,把每一時代分為低級、中級和高級階段。恩格斯讚同摩爾根的分期法。他將研究對象鎖定在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的形成與發展變化之中,因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眾多家庭在各個階段的組合形式構成了社會的不同組合形式,並最終產生了迄今為止以地域為基礎的人類社會最穩定的社會組合形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