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推動稅收增長的隱性力量(1 / 2)

2004年,中國的稅收實現了兩個曆史性突破,一是總收入達到25718億元,二是比上年增收5256億元。這兩個漂亮的數字,在稅務界和經濟界激起的反響卻截然不同。稅務界的反響自不必說,無疑是興奮和自豪;經濟界的反響卻多的是擔憂和質疑。這其實並不奇怪,稅務界和經濟界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利益群體,他們的不同反應其實是麵對同一塊蛋糕應該如何切分的長期博弈的又一次爭論而已。

麵對經濟界的質疑,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自然免不了要作一番解釋。1月中旬,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謝旭人針對央視記者的提問作了較為詳細的回答,央視記者的問題是:“2004年我國稅收增長達到25.7%,GDP增長是9%以上,稅收增長遠遠高於GDP增長,您認為這正常嗎?”謝旭人的回答有四,前兩條其實並不新鮮,一是2004年國民經濟增長較快,為稅收增長奠定了基礎;二是稅務部門加強征收管理,拉動稅收增長2—3個百分點。第三條,謝旭人解釋由於進出口貿易統計的口徑不同,也造成了稅收增長和GDP增長的不同。隻有第四條,謝的解釋最具新意,他坦承物價因素對稅收增長也有較大影響。在筆者的視野範圍,這是國家稅務總局領導首次表明,物價因素對稅收增長的影響。他說:“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以上,如果考慮到價格因素,按現價計算,我估計2004年GDP增長應為15%左右,與按現價計算的稅收增幅的差距縮小很多。”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現價”需要說明。所謂“現價”,是統計學的一個概念,意即沒有剔除物價增減因素的價格,它隻反映現行價格,但在統計上不具有比較意義。中國的稅收,其征收和統計都是按現價計算的。但GDP的統計則是按可比價計算的。所謂“可比價”是以某一個年度的物價為基準,剔除當年現價中的物價增長因素,以便用做在時間上可以比較的價格。按現價統計的2004年稅收增長率是25.7%,而按可比價統計的GDP是9%,為使兩者可以比較,謝旭人說如果將GDP按現價計算,則2004年增長率估計將達15%左右。這樣稅收和GDP差距將由16.7個百分點(25.7%-9%)縮小為10.7個百分點,其差為6個百分點。雖然兩者的差距縮小了,但我們從中可以發現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即稅收的25.7%的增長率中實際還有6個百分點的物價上漲的因素,如果折實的話,這6個百分點將是1543.08億元。要之,這1543.08億元並非GDP增長也不是強化征管所得來的,而是通貨膨脹這一隱性力量對稅收所作的貢獻。對稅收來說,它既可算做一份意外之財,實際則應算做一份意料之內的稅源。隻不過,過去有關部門回避了這一事實,但實際上它一直存在著。謝旭人的講話隻不過證實了這一事實而已。

通貨膨脹是一個幽靈,人類社會自有商品交換以來它就一直遊蕩在我們身邊,稍有機會就會興風作浪,使一部分人獲利,而使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損。通貨膨脹在微觀上受商品供求關係的影響而潮漲潮落,而在宏觀上其發生的主因則是政府或中央銀行發行貨幣過多的結果。至於它們這樣做的原因,既有對經濟規律把握不準的客觀原因,更有主觀上通過超發貨幣減少政府赤字,征收通貨膨脹稅的動因。兩種原因綜合下來,使通貨膨脹在現代社會成為常態,不確定的隻是通貨膨脹率基本上是動態的。經濟學家一般認為,綜合物價指數(CPI)每年在4%以下,屬於可控製、可接受的程度,而超過這一百分比,則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影響。美國經濟學家在考察了過去60年間美國物價上漲的情況以後,發現物價平均每年上升5%左右,按此計算,60年間美國物價水平上升了18倍。

通貨膨脹對稅收有很大影響,具體說來,它對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製影響更大,而對以所得稅為主體的稅製影響則要小一些。原因很簡單,流轉稅製是以工商企業的銷售經營額作為計稅依據的,而物價上漲都是通過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表現出來的,因此,物價上漲和流轉稅呈現出一種水漲船高的關係。而所得稅製是以工商企業的利潤為計稅依據的,物價上漲一般會使企業的利潤增加,從而使實行比例稅率的所得稅也隨之水漲船高,使實行累進稅率的所得稅通過“稅率檔次爬升”而適應高級別的邊際稅率。例如,所得稅的超額累進稅率,在通貨膨脹時期,由於物價上升,名義利潤上升,如果實際利潤由1萬元上升到名義利潤2萬元,按照超額累進稅率,檔次也隨之上升,稅率提高,比如從15%提高到30%,這樣在實際物價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由於通貨膨脹導致稅率檔次爬升,納稅人就將多納一倍的邊際稅。同樣,個人所得稅的扣除額,由於通貨膨脹導致的名義收入上升,原來的數額實際已貶值,這樣等於扣除額降低,通貨膨脹率也就等於實際降低的扣除率,也就是政府因此取得的通貨膨脹稅。再如對利息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實際利率假如是4%,在通貨膨脹率是8%的情況下,名義利率會根據通脹率進行一對一的調整,因之名義稅率也將提高到12%。政府按12%的稅率征收25%的稅。稅後的名義稅率為9%,減去名義利率8%,稅後的實際利率隻是1%,比不存在通貨膨脹下的實際利率乘25%稅率,稅後實際利率為3%,多征2%的稅。當然,這隻是就一般狀態而言。具體到不同的納稅人,當他們麵對物價上漲時,既有就勢漲價的,也有顧慮企業的商品供求關係而選擇將原料、勞務漲價因素自己消化,而不提高商品或勞務價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