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意誌的自由,美國作家哈德克有關於這方麵的精辟論述:
說到意誌的自由,其實就是講意誌是存在並發揮作用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能力決定自己該做什麼,那他就不是一個完整、和諧的身體組織。雖然意誌力可能是脆弱的,但即便如此,在意誌力起作用的有限範圍內,它還是自由的。因而人的意願能力在這種自由裏不會受到任何的束縛。
要知道,意誌力本身並沒有感覺,感知事物的是人的感官;意誌並不會對某種選擇產生渴望或厭惡,產生好惡的是人的情感;意誌也不會判斷一個目標的本質和價值,作出判斷的是人的智慧;意誌不會對一個目標或一種選擇進行是非對錯的衡量,作這樣判定的是人的良知和道德感;意誌不會衡量和比較種種目標,最後是選擇還是放棄,取決於我們對這一行為的理性選擇判斷。
人的感知能力、智慧和是非判斷力可能都是有限的。因而,對種種動機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可能會有很大的難度,甚至可能無法決斷哪一種動機應當起統領作用。但是,這些存在於人身上的弱點,並不存在於人的意誌力中。這些弱點與意誌力無關。從其定義上來看,意誌的自由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都是不受約束的,因為任何的製約都可能會隨著人的成長、教育程度和道德感的變化逐漸被解除,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總是能夠為任何一種動機尋找出充足的理由,除非受到了疾病的困擾。
大部分人都會感覺到,邪惡的意念是受到束縛的,但是對邪惡的製約是由於人本身傾向於選擇一種具有道德感的動機。因此,一個社會也可能邪惡橫行,此時,我們就可以這樣來解釋:正是因為邪惡獲得了意誌力的許可,所以才放縱了它的貪欲。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一種富有智慧的力量,一種能夠樹立目標並執著於目標的力量,也許會忽視那些能指引它前進的正確的行動準則,最終導致其完全迷失方向,從而無法到達它本應到達的終點。正如英國文學家塞繆爾·約翰遜所說的那樣:“一個完全信賴情緒和感覺的人會逐漸地順從於它們,並且最終會受製於它們,而不再是一個自由的人,或者可以認為他已喪失了真正的自由,這其實是一回事。”
一個品格正直的人傾向於為正確的動機找出發揮意誌力的充分理由。因而,意誌力作為人的內在生命的一部分,是遵循一定的法則與規律的。所以它必須遵循生命的一般規則及其本身內在的規律。如果意誌力不遵循規律,那麼它就失去了存在的目標。作為思想的一個機能,它可以作用於性格、環境和倫理。然而,意誌力自身無處不在,表明所有的意誌都是靠充分理由來支持的。沒有理由、不循章法的意誌則顯得毫無意義。因此,不循章法的意誌就不能被稱為自由的意誌,甚至根本就談不上意誌。不循章法的意誌是反複無常的。這種反複無常的意誌就意味著人的思想很容易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和幹擾。如果一個人處於這樣一種狀態,跟一個唯唯諾諾的奴隸有什麼區別呢?因為他無法做到明智地采取行動,以實現一個既定的目標,來走完自己選擇的道路。
如果意誌力不是發自內心的,那它就不是自由的。任何自由之物之所以“自由”,是因為它的活動不會受到其內在規律的阻礙。
由於意誌力不能超越其本身,因此也就沒有必要求得超脫其本身的自由。鳥兒能夠自由地在天空翱翔,但卻不能自由地在水下生活。飛翔是鳥的本性所決定的自由,鳥本身的缺陷並不是加在這種自由上的束縛。同樣的道理,個人思想的局限性,並不妨礙意誌力本身的自由。
前英國首相格萊斯頓說過,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的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具備成就非凡業績的素質,每個人都是如此。不隻是那些天資聰穎、才華橫溢的人,也不隻是那些敏捷伶俐、遇事沉著的人,能夠成就事業;那些木訥寡言、不善圓通的人,甚至那些資質魯鈍、反應遲緩的人,也能成就事業。因此,為了成功,請盡量讓你的意誌自由發揮。
注:此章節僅作為對《意誌力的秘密》的補充,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對意誌力有一個相對深入的了解。至於更詳盡的內容請參閱哈德克的《意誌力訓練》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