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個女人的戰爭(2 / 2)

所以你看,你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和大部分男人麵對婆媳關係做出的姿態差不多,要麼撒手不管,要麼維護母親。但結果卻是什麼呢?雖然很努力,也很委屈,可兩邊都不討好。雙方的衝突最後隻能越來越集中地指向你一個人。你比誰都累,比誰都痛苦。讓老媽生氣的是你,讓媳婦仇恨的也是你。這是不是有點不可理喻?

想要解決婆媳關係,兩個女人之間的男人一定是不能缺位的。他才是兩個女人戰爭中的關鍵因素。隻可惜,在中國大部分的家庭故事裏,男人總是憑借著左右為難的委屈做出一臉的無辜相。

表麵上看,這樣的男人好像很惹人同情。可其實,他在傾訴自己的不易時,實際上默認了自己在家庭裏擁有自私的權利。仿佛母親和妻子都應該體諒男人,知道他的辛苦和不易,所以,應該克服她們的委屈和不滿,來成全他的心靈平靜和幸福生活。

這樣自私的行為,其實是在逃避自己的責任,也放棄了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是中性詞彙,而不是矛盾發生時擁有的豁免權。遇到問題,男人常會說都愛雙方而不知道該怎麼辦,卻會因不自覺的逃避和搖擺擴大了衝突和矛盾。

女人盯住對方的缺點,向男人傾訴,所求的不過是男人跟自己一個立場,獲得男人的認同而已。大多數時候,她們未必在乎事情大小,而是男人究竟愛誰。

明白了這一點,男人再解讀女人的抱怨嘮叨,就不會覺得她們心眼小、事兒多了吧。隻要順著她們說兩句,也就迎刃而解了。你媽數落媳婦,你也跟著數落;媳婦說你媽不對,你就支持她好了。當然,也不能傻到將媳婦和老媽的隱私或毛病再抖摟給對方,萬一吵架被出賣,那就腹背受敵了。

說到底,女人的牢騷就是向男人撒嬌。她們需要的是心理平衡,需要滿足獨一無二的虛榮心。如果你當著媽的麵誇媳婦好,當著媳婦的麵說媽不容易,她們隻會更看對方不順眼。

婆媳關係是人際關係的一種。能處理好這種關係的男人,幾乎可以說,再處理任何人際關係都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了。

在非血親的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去愛,而不能賦予它過多的道德色彩,比方年輕的要順從年老的啊,年老的必須幫助年輕的啊。大家都是獨立的成年人,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就好。誰也沒有必要製造和睦的假象,更別想讓婆媳親如母女。

對人性做出正確的解讀就是最大的勝利—彬彬有禮、對方幫忙要多多感謝、不要花老人的錢、盡量不要麻煩彼此、尊重對方的生活空間、節假日聚會帶好禮物……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會有好的婆媳關係。

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