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一溪春水香——《四書》一句。送梅花二盆。
雲心水心——《中庸》一句。送端硯一方。
必也射乎——《莊子》一句。送錦緞一端。
佛——陶詩一句。送名香十匣。
孫悟空到任——《禮記》一句。送嘉果一盒。
未能免俗——《孟子》一句。送繡帕四方。
廄焚——古人名一個。送珠燈一座。
半世勞苦,半世安逸,明珠點額,即為上客。——用物一件。
送宮錦二端。
祝母們看了一會,點頭笑道:“難為他們,倒有意思。咱們猜著了,香果都要加倍。”說畢,同夫人們轉出意園,吩咐由敬本堂、春暉堂一路看燈,走到西宅裏去。各家人趕忙伺候。老太太們春暉堂上轎,秋瑞們都走如是園到西宅等候。
卻說祝母見兩宅大門前俱搭著燈彩牌樓,圍牆邊全是燈架,來到西宅茶廳下轎,站滿是人。眾夫人同老太太到敬本堂,見燈屏、掛燈盡是五色堆花,各樣精巧款式。元宵鑼鼓,連著敦禮堂的清吹。院子裏燈棚燦爛。敦禮堂一架建珠鬆竹梅的燈屏,四麵盡是珠燈,兩旁各色雜耍燈。剛轉到誠樂堂院裏,見鄭、汪、周、陸、顧諸位太太同海珠們出如是園來。柏夫人笑道:“虧他們會走,倒趕上咱們。”一同到誠樂堂,見滿堂俱是扇麵燈。一架玻璃扇麵屏,畫的全本《西廂記》。諸位太太們甚為稱讚。同祝母到五桂堂來,因五桂堂盡是書籍,不便掛燈,院子裏五株大桂樹,枝幹茂密,難搭燈棚,就樹上高低大小掛些雜耍紗燈。走夾道至寶墨堂,燈棚下唱攤黃。寶墨堂是一架紅紗打子兒花鳥人物燈屏,四麵是方圓長扁各樣繡花燈;左邊一架八仙過海走馬燈,右邊漁樵耕讀走馬燈。卷棚下十番鑼鼓。
祝母來到蔭玉堂,隻見五彩光亮,笙歌嘹嚦。蔭玉堂裏當中設一座海市蜃樓,四麵盡是魚鱉、蝦蟹各樣水族,精工奇巧。柏夫人同探春們請祝母坐下,用茶果點心。玉堂班子弟們舞了一出燈戲。祝母見人過多,不便久坐。進垂花門,見寶書堂也是玻璃百福屏,四麵掛著六方玻璃連環結穗燈。左右擺十二座散花仙女燈。聽卷棚下小子弟們唱兩套清曲。又往賈太夫人院裏,同柏夫人安和堂各處坐談一會。仍走誠樂堂,進如是園,一路擺著八蠻進寶燈。凡有亭台樓閣,上下皆燈。山子石邊劉海戲蟾燈。秋水堂是姑娘們鼇山燈。祝母同夫人、太太們見上麵是各樣雜戲,見那些“武鬆打虎”“長亭送別”“僧尼相會”“水漫金山”,人物水怪十分生動,還有那“武大郎搬家”“搖會吃醋”“打棒”“頂燈”“化緣和尚”,祝母們看的十分歡喜好笑。眾姑娘、媳婦們擺設酒果,請老太太、各位夫人飲酒賞燈。女清客打十番清曲,直至半夜。
祝母勞乏,要去安歇。各位夫人、太太都要送至介壽堂。走過富春閣,見太太、奶奶、姑娘們圍了一大堆,不知是看什麼。石夫人道:“修姑娘們的燈虎兒,比外麵又熱鬧。”祝母笑著來到麵前。眾人分開讓老太太看燈虎,也是一架白紗小燈屏。桂夫人、梅秋琴見貼著多少紙條兒,隨便念道:
瘦來偏覺舊衣寬——古人名一個。送名香十匣。
花開不香,頗稱吉祥,善為用者歸於藏——用物名。送金桔一盤。
學生——《書經》一句。送古墨二匣。
懶和尚遇著鬼頭風。——《禮·樂記》一句。送金蓮燈一架。
一生長作客——《易·篆》一句。送水仙花四盆。
唐明皇拉著楊貴妃——《孔子家語》一句。送繡巾二方。
親老不知兒去向——《禮記·檀弓》一句。送十錦荷包一匣。
木鐸——《楚策》一句。送錦紗二端。
小裁縫執斧子——《老子》一句。送十錦香二盒。
醫生——《史記·韓安國傳》一句。送古硯一方。
駒鳴芳草地——《文選·魏武樂府》一句。送宮錦二端。
孫——古人名一個。送花炮十匣。
官人郊外被人欺——《韓子·說難》一句。送龍井茶十盒。
歌——《吳越春秋》一句。送錦緞二端。
徐行後長者——《莊子》一句。送古墨十笏。
樵夫請客——歐文一句。送鮮果一盤。
二人含笑讀韓碑——陶詩一句。送彩箋十帖。
五柳先生不在家——《詩經》一句。送花露四瓶。
胸懷開豁——《列子》一句。送宮扇兩柄。
落葉——《史記·相如傳》一句。送名香十匣。
獨在江幹伴水眠。——藥名一個。送秋梨百枚。
騷人——《詩經》一句。送美酒二瓶。
夏蟲不可以語冰——《中庸》一句。送錦屏一架。
誌在千裏——《楚詞》一句。送錦緞二端。
格其非心——《大學》一句。送色綾二端。
花重錦官城——《孟子》一句。送佛手一盤。
生成色相難憑夢——花名一個。送名香四匣。
瞎子遊春——唐詩一句。送金花一對。或《詩經》一句。送彩燈四掛。
瞎子唱大花麵——俗語一句。送福果盈百。
祝母聽桂夫人們一路念來,笑道:“別念了,我猜著一條兒,混說是不是,‘瞎子唱花麵’,可是‘眼不見為淨’?”寶釵們一齊道:“老太太真猜的不錯。”趕忙送過一百個兩大盤通紅福桔。祝母見猜著了,不覺大喜。石夫人道:“‘瞎子遊春’,不知可是‘處處聞啼鳥’?”修雲們笑道:“一點不錯。”送過一束彩箋。祝母笑道:“咱們娘兒兩個猜了兩個瞎子。趕著去罷,別耽擱人的工夫!”吩咐寶釵姐妹不必相送,一路看著燈,出了如是園。怡安堂甬道上擠滿是人,聽說像聲。芳芷、棗桂、凝秀、集瑞四堂門首俱有個小燈架,各派媳婦們管住,不叫閑人進去。
祝母因看燈勞乏,回介壽堂安寢。柏夫人同賈府王夫人拉著柳太太、鄭太太們回安和堂飲酒,聽八角鼓兒。桂夫人、石夫人同桂府金夫人邀了顧四太太同幾家太太,姐妹們在怡安堂賞燈,聽南詞。梅姑太太同些奶奶、姑娘們依舊去打燈虎兒。其餘本家親友奶奶們聽其自便,隨處看燈飲酒。海珠姐妹帶著照應陪客。各堂姑娘、嫂子們各人加意照管陳設鋪墊。垂花門派了二三十個強壯嫂子往來燈棚下,照管各處花燈、火燭。鑼鼓笙歌連宵達旦。十四晚上,男女親眷更多。祝母在介壽堂同幾家至親老太太們賞燈,聽八角鼓。柏夫人們各人應酬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