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七回 景福堂合歡旦節 如是園慶賞元宵(1 / 3)

話說鬆壽們正要回家,忽聞人聲喊叫,火光燭天。弟兄五人帶著家人、小子飛奔前去。原來是人家送神燒紙,遇著醉漢,燒著了他的燈籠,因此相爭打架。鬆壽上前將他們勸慰解和而散。

弟兄回到宅裏,祝母業已安寢。柏夫人們俱守歲看牌相戲。各姐妹們都分三四桌,在景福堂擲狀元籌,打圍歡笑。鬆壽、桂堂、柳緒同鞠冷齋、梅香月領著幾班子弟們吹歌唱曲,飲酒作樂。那文、何各位師爺、清客們呼盧擲采,十分熱鬧。各家小子兩宅中賭放鞭炮,震聲連絡,通宵不絕。真寫不盡那富貴安樂景象。

元旦黎明,兩宅中俱齊集伺候。祝母是一品太夫人公服。柏夫人、榮國賈夫人均一品冠帶。桂府金夫人、賈府寶釵武烈夫人是二品冠服。桂夫人三品誥命。柳太太、薛姨太太、石夫人俱是五品妝帶。秋瑞、紫簫、海珠、掌珠、九如、珍珠、汝湘、芳芸、馮佩金、薛寶書、孟瑞麟是四品冠帶。探春、芙蓉是六品封典。鞠、竺兩太太、蟾珠、友梅、彩芝俱是七品冠服。梅姑太太、文湘、玉書婆媳是六品妝元妝扮。修雲、巧姑娘、白飛雲是金吾四品公服。陶、李兩姨娘亦是六品安人。兩宅中姑娘、媳婦們有功牌的俱穿公服。其餘各俱妝扮美麗,連打雜的老媽們也都裏外新鮮。真是一人有福,連帶滿屋。

卻說祝母前麵照著四對明角官銜燈,一對沉香提爐,後麵跟著多少姑娘、媳婦,來到六如閣拈香拜佛。見觀音座前一切花果、齋供、香燭無不潔淨光彩,心中甚為歡喜。跪在地下,極盡虔誠。禱拜一會,隨到致遠堂拜祖。見家廟中香煙茂盛,酒供整齊,趕忙恭敬拜謝祖宗默佑。行禮已畢,對柏夫人、桂夫人道:“探姑娘料理六如閣、致遠堂兩處齋供,極其整齊潔淨,令人可喜。將我的分例錢內,送一百銀子與探姑娘,酬其誠敬。再賞三十兩給承辦兩處的姨娘、丫頭、媳婦們,獎其妥協。”柏、桂兩夫人答應。探春上前說道:“蒙老太太憐惜,得以長在慈幃,吃著不了。應辦之事,有何功賞。”祝母笑道:“我家自你管總,省了多少氣力。你二嬸子就像得了寶貝一樣,實在可喜。”柏夫人道:“請老太太到景福堂拜年。”祝母笑道:“罷呀!咱們說句兒就算了,不用磕頭。”梅秋琴道:“咱們內外大小都托老太太的洪福,一輩子俱沾著蔭庇,像觀音菩薩保佑了一年,也不該磕個頭兒謝謝嗎?”石夫人們笑道:“大姐姐說的話一點兒不錯。”

祝母們一路說笑,來到景福堂。先是王夫人、薛姨太太、竺、鞠太太、金夫人、柳太太拜年道喜。接著柏、桂、石夫人、梅姑太太磕頭。寶釵、探春為首,領著鬆壽們及海珠眾姐妹,圍著老太太跪了一地。祝母隻是笑不住口。還望見眾人裙後是定哥兒、閏姑娘、慧哥兒、寄生姐弟幾個磕頭。眾人拜完之後,查大奶奶率領姑娘、媳婦們,都在院子裏磕頭道喜。查本、槐蔭、徐忠、趙祿領著兩宅家人、小子,俱在院子裏磕頭。祝母吩咐抬過四條盒賞封,外麵交與兩宅管門家人。裏麵交兩處垂花門,按職事大小分賞。梅白、鞠冷齋同文、何諸位師爺進來拜年。祝母往賈、竺、柳、鞠、桂各位夫人、太太院裏回拜道喜。夢玉諸弟兄各去拜年道喜。太太、奶奶們亦分路各去拜年,彼此往來不絕。自初三起,擺新年春酒,內外請客。至親好友家俱來相請,幸而祝府人多,分開應酬。隻苦了王夫人們往來不及。

轉眼之間,不覺是燈夜。內外爭奇鬥巧,處處是燈。探春吩咐內外燈棚下,俱擺設精細果碟,款待看燈男女親友。將各班子弟清吹、十番、南詞、八角鼓、像聲兒、說平話、鼓兒詞、蓮花落,間段位置。兩宅中燈如明星朗月。寶釵、修雲、彩芝、九如四人在富春閣設燈虎兒,擺著多少名香嘉果、荷包錦繡、各樣精美之物,有打著燈虎的,照樣奉送。夢玉們在意園內亦設燈虎,各顯才情。祝母吩咐請各家男女親友看燈,連不認得的,隻管同來。兩宅中隻聽兒啼女哭,呼娘覓姐之聲。

梅香月請老太太到意園看鼇山。祝母不可拂眾家人之意,同著王夫人們在怡安堂燈棚下,見盡是各樣掛燈。有班女清客打十番。景福堂一架大紅紗百壽圖燈屏,中間掛著一架百花九蓮燈,做的精工細巧,兩旁擺著十二座花盆燈。左邊一架平安如意,右邊一座五福呈祥。四壁上又是各樣奇巧紗燈。卷棚下燈俱掛滿,一班小子弟打著鑼鼓。六如閣、致遠堂門首俱是燈架。垂花門口一座燈牌樓是龍門躍鯉,垂花門左右一直接到忠恕堂,掛滿五色明角燈。忠恕堂一架素玻璃朱砂篆百福圖燈屏。中掛一架五蝠捧壽燈,四麵俱掛著雙連長穗各樣玻璃燈。左邊是太師少師燈。右邊是丹鳳朝陽燈。又兼著好些雜耍燈。院子裏也是燈棚,五色絢爛。下麵一起南詞,正唱著《雙封誥·打草鞋》這一回書。

祝母們來到恩錫堂,見是一架白紗百花圖燈屏。中間掛一架百花籃,四麵左右盡是各樣花燈。兩旁擺著一十三位花神燈,都有三尺多高,十分精巧。梅白請老太太們飲茶歇息。燈棚下清吹奏樂。祝母略坐一會,男親女戚應酬不了,竟往崇善堂來。見是一架隸書玻璃屏。四麵掛的十景紗燈;兩旁盡是雜耍燈。

祝母們站在卷棚下直望見敬本堂、春暉堂如火龍一樣,明光閃爍,鑼鼓喧闐。隻見意園門首一座燈牌,走進園門,見老人石前是秋千燈,竹徑旁插著一溜兒荷花燈,有竹山房擺著一架船燈,做的精致細巧。看過春水閣、小米山堂、香雨齋各樣新巧玩意,十番鑼鼓。到玉樹堂,設著一架鼇山燈,原來是全本《西遊記》,那些妖魔精怪,做的十分活動。祝母們歎讚不已。眾家人請老太太同夫人們坐在鼇山燈前,擺設酒果。家人、小子同各班子弟扮的秧歌燈、走馬燈、獅子燈、鍾馗燈還有兩條龍燈,都在玉樹堂前往來跳舞,鑼鼓之聲不絕。

祝母見男女親友挨擠不開,不便久坐。同夫人們又一路看燈出來。走到小米山堂,見一堆人圍住,不知是個什麼好燈。秋瑞笑道:“夢玉們的燈虎兒,倒比咱們那兒熱鬧。”秋琴道:“誰過去瞧兩個來,咱們猜。”桂夫人差老家人過去請眾位爺們暫開一邊,同老太太們見一架白紗小燈屏,貼滿的紙條兒。鬆壽、夢玉、柳緒、桂堂、梅春笑嘻嘻擺著多少果品、筆墨等物。秋琴見賓客甚多,不便細看,略看了幾條兒是:

春城無處不飛花——古人名一個。送繡包二對。

相士——《史記·滑稽傳》一句。送彩綾一端。

天師——《書經·周官》一句。送彩箋四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