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我與大山的情緣(2 / 3)

我在這種邊跋涉邊鑒賞中,幾乎每一步都可以踩出一首抒情詩,一角古戰場,一塊民族的傷痕,一曲幽怨的情歌,一則純真的童話……它令我心旌搖蕩,或如癡如醉,或如坐針氈,或如墜雲霧,或如飲醍醐,情感的衝擊波一次高過一次,喜怒哀樂憂往往極不和諧地摻和在一起,雖曆盡艱辛卻感悟日深、受益日增。每到一處,我都會默立在壁立千仞的斷崖前,精心閱讀層層疊疊沉積在岩層下麵的人類社會發展史,在浩瀚的林濤嵐煙中,檢索曆代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座座高山、麵麵峭壁、塊塊巨石都是豐富深奧的無字碑。夾在深山間的名園勝跡、祠廟庵觀、亭台樓閣、石刻碑碣等等,又都是留在曆史巨篩上麵文明使者的閃光足跡,幾乎件件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山中大量的石刻是古人批閱山水時留下的讀後感,敘述著他們深刻的人生體驗,使我受益匪淺。例如鐫刻在華山蒼龍嶺上的兩行字,就讓我終生難忘。據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攀登到此處已經筋疲力盡,進退維穀,以為陷入了絕境,便寫了遺書投下山崖。有人得知此事,便在此刻下“韓退之投書處”。後來有位百歲老人攀到此處大笑韓愈悲觀退縮,自己則懷著征服群峰的壯誌一口氣健步攀上頂峰。後人被此事所感,又刻下“百歲老人笑韓處”。事實的真偽不必認真,兩行石刻卻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和極深的思考,改變了我懦弱的性格,使我遇到挫折再不敢畏縮不前。

我每遊一次山,就經曆一次靈魂大淘洗,經曆一次血液大透析。久而久之,山自然就占據了我心中至高至重至親至愛的絕對位置。我越來越感到山是有靈魂、有思想、有情感、通人性、具靈氣、順民心、懂民意、愛民生的偉大生命活體。

山是生命的孕床,即使焦枯貧瘠的荒山野嶺,也同樣無數次嬗遞著頑強的生命。山也是社會大舞台的後台,人猿揖別時期山就讓他們走下樹枝,走出洞穴苦練基本功,反複彩排。等進入童年才藝成熟後,才撩起側幕,粉墨登上文明的前台表演。山也是山棲穀飲的隱士、綠林好漢,以及徐霞客、酈道元們的樂園,世代都有人曆盡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到這座沒有導遊的天然博物館裏刺探奧秘,探測寶藏。

大山養育了慈祥的子弟兵母親、可敬的軍嫂、冒死支前的大叔、舍命送信的兒童……同時也培養和鍛煉了無堅不摧的人民軍隊,造就了一大批能左右時代的風雲人物。因此,看到山,我常常會聽到它曆史的跫音。那是戰鼓如雷、鐵騎奔突、炮聲震耳、人喊馬嘶的雄壯交響樂。在這雄壯的旋律中,無論是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的太行山、白雪皚皚鬆濤起伏的長白山、被譽為革命搖籃的井岡山、橫亙中原的大別山、雄踞西南的五嶺烏蒙,還是難於上青天的峨眉山,都是抗敵的堡壘,葬敵的墓地。

對正義之師,群山總是時時嗬護,處處支持,傾全力幫扶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燃遍全國,為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對反動勢力,它則森嚴壁壘,眾誌成城,形成倒海翻江卷巨瀾之勢,枯木朽株齊努力,把他們全部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