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我與大山的情緣(1 / 3)

天地幾閑身,試問名利場中,哪有此清涼世界?

光陰如過客,每到山水佳處,更莫負瀟灑胸懷。(峨眉山初殿聯)

山水爭留文字緣,腳跟猶帶九州煙。(蔣士銓《題壁》句)

行止輒自由,甚覺身瀟灑。(白居易《蘭若寓居》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句)

以上的文字說出了遊客的一種態度和精神,給了我啟示和借鑒,使我在每次旅遊中都掙脫了名韁利鎖,忘掉了榮辱得失,學會了努力嗬護所到之處的勝景及環境,並盡情地享受那裏給我的一切,鉤沉那裏的曆史積澱,吸收它們能夠賜予我的一切營養。我不敢蜻蜓點水地對待每一次出遊,偶有所得,就隨時記下來,力爭不淪為隻證明“王小二到此一遊”式的俗遊。這樣做有一定難度,也很有樂趣,對我是一種紀念。若對別人有一點啟示,我也就不虛此行了。

我出生在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大山懷抱著村子,還收藏著我的一串故事。

日本侵略者的隆隆炮聲剛把我迎接到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上,父母就抱著我在這座山裏沒完沒了地“躲反”。從此我與大山結下不解之緣,大山就成了我博大溫馨的搖籃。搖啊搖,搖去了我離鄉背井的驚恐和憂傷,搖來了我多災多難的童年。我記得,從村東的峪口進山,有一座喝石庵雄踞玉皇頂上。它是一座氣勢雄偉風景優美的窯洞式殿宇——玄帝行宮,是大山手心裏的一顆珍珠,當時在我心目中就是天堂。殿下整年流水潺氵爰,飛瀑直瀉,那是大山的血清。山裏還有望不盡的樹木,數不清的蜂蝶,聽不夠的鳥鳴,聞不厭的花香,吃不膩的野果……那是大山的無私奉獻。記不清多少次進山,每次我都陶醉其中,樂以忘歸。這樣優美的環境完全能夠伴我幸福度過一輩子的,我怎麼也想不到眼前竟然是一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把我騙進“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誤區。

有一次,我躺在衰草落葉鋪就的“席夢思床”上,“刺破青天鍔未殘”的山峰專為我支撐起一片迷人的星空。夜,十分恬靜,萬分深邃,星有微光,宇無纖塵。林濤休息了,百鳥入睡了,群峰在理性地思索自然和人生,整個世界都沐浴在似水的月光和如絲的微風中。隻有喜歡夜間出場的秋蟲們,還在悠揚地吟唱它們新版的專輯,民族、通俗和美聲都唱得很到位。

突然,刺耳的槍炮聲震碎了這如詩如畫的氛圍。我這才從大人們驚恐的神色和憤怒的罵聲中讀懂了那槍炮聲的含義。那是戰爭的惡魔張開血盆大口瘋狂撕咬這寧靜的世界……我們的村莊被日寇包圍了,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僅張敬齋一家,就有七口被活活燒死在南圪瘩的土窯洞裏。更慘無人道的是將一個七歲男孩的腸子掏出來,掛在樹上……我們就是被日寇的槍炮和刺刀逼進這深山密林裏“躲反”的!我終於理解了“躲反”就是受侵犯遭蹂躪者被逼逃命的同義語!幼小的我潸然淚下,怒火中燒,身在顫抖,心在滴血,強烈的愛與恨的幼芽在胸中噌噌地生長!

當我聽到八路軍的領導在這殿宇中指揮打日本鬼子,血肉模糊的傷員被抬到這裏治傷養病,特別是日寇一把火燒毀這雄偉美麗的喝石庵以後,軍民依然靠山中的野生食物和天然屏障頑強抵抗的情景以後,我才徹底走出那認識誤區,對這座山肅然起敬起來。此後山裏那些英雄豪傑偉人神仙動人的傳奇故事,就一直陪我在硝煙戰火和骨林肉莽之中艱難成長。山,就這樣成了我的啟蒙老師和精神偶像。

我理解世界和人生這篇大文章的思路,也是從山腳下的峪口切入,又沿峰巒的走勢波浪式向四麵八方拓展開的。

步入社會以後,我在呂梁山中工作多年,曾多次到深山尋覓抗敵英雄的蹤跡,也跋涉尋訪過外地一些名山大川。我看到,每一座山,都如李白、拜倫們的浪漫詩。它們不受約束,拒絕雷同,不拘一格地展現自己或雄偉奔放,或奇險飄逸,或放蕩不羈,或蒼茫沉穩的形體韻律及心靈質地。雲霧繚繞時,它們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的潯陽江頭琵琶女。須晴日,它們或露出蒙娜麗莎含蓄誘人的微笑,或展現西施貂蟬們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的美貌,或亮出雅典巴狄農神殿前群雕式的奇岩絕壁。在山脊上,它突然拋出一條筋疲力盡的蜿蜒古道,那是前人用千萬雙草鞋布履踩出來的跋涉備忘錄。到了緩坡上,它又會扔出一座老態龍鍾的古驛站,那是羈旅者日記中的逗號。在這些文明的碎片中,往往可以而且能夠鉤沉豐厚的人文資源。有時候,大山還會趁你不注意間甩出一串你意想不到的美景。處處都美得難以捉摸,美得銷魂爍骨。真乃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難怪民族英雄戚繼光曾說:“他年覓取封侯印,願向君王換此山。”我覺得值,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