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能源審計內容中,每項內容幾乎都涉及財務會計信息,如我們通常熟知的原材料出入庫的核算與管理、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動力費用等的耗用情況、固定資產及低值易耗品等的購入及使用情況、消耗的各種直接及間接材料和動力費用等在各種產品中的分配、消耗的能源材料占總成本的比重、機器設備的使用效率、能源消耗量的效率分析以及財務會計通常采用的經濟分析方法等。從表麵層次上看能源審計與財務會計相差甚遠,但兩者之間有其本質的內在聯係,鏈接兩者之間的鏈條就是兩者之間信息的供求關係,能源審計需要會計提供耗費能源的所有資料,財務會計為能源審計供給真實客觀的信息。這裏的供求關係也需要一個平衡,如果供不應求對能源審計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那麼信息的失真是能源審計難以容忍和接受的。從能源審計與財務會計信息的關係可以看出,財務會計信息是能源審計得以順利展開的前提保證,而能源審計則是對財務會計信息加工整理的必然結果。會計核算的準確與否決定著能源審計的成敗,能源審計的準確有效對財務會計信息的提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審計與財務會計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能源審計是目的,財務會計是基礎。
四、對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環境因素
縱觀各國會計發展曆程,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法律製度因素和文化因素等都對會計變革和發展產生影響。《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條約》這一國際性法律文件預示著已經將低碳經濟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這必將引起各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相應改變,對二氧化碳的排放備受各國政府高度重視,中國政府已向世界承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6年我國財政部頒布了1項會計準則、38項具體準則以及相關應用指南,到2011年,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已實現持續全麵趨同。這標誌著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實務與世界接軌,實現了國際化下的標準化。當今的信息技術無孔不入,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財務會計首當其衝,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會計信息隻有體現綜合性的特點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這一特點要求企業不僅要提供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的會計信息,更要求企業提供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其他計量單位的會計信息來滿足其需要,這必然產生計量手段的變化:貨幣計量手段向綜合計量手段的轉變。當今社會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滲透與融合,控製論、協同論、係統論和管理學等學科對會計學產生了巨大衝擊與影響,財務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必將發生顯著變化,傳統會計那種單純依靠事後記賬、算賬、報賬,不能提供前瞻性的信息,僅以提供曆史信息作為主要賬務處理、分析方法的一門單純的學科已經不適應時代的變遷,傳統會計具有的核算和監督兩大職能已不能充分體現現代會計應具有的特征,預測、計劃、核算、控製、監督、分析和考核更能代表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對會計的本質要求,會計學科越來越凸顯出來的綜合性特征被現實所接納而迸發出極強的生命力。隨著環境問題的提出,聯合國建立了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係統(SEEA;1993a),“它利用物質平衡的方法展示了經濟與環境之間一整套的相互作用。”相應地在宏觀層麵上,歐洲、美國及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均建立了類似的核算體係。在微觀層麵,一些國家提出並建立了公司環境核算係統(CEAS),該係統作為反映日常經濟活動年度環境影響的綜合評價係統,控製經濟活動對經濟的影響。它突破了傳統會計核算的局限性,在傳統核算采用的貨幣計量方法的基礎上,引入了數量單位這一計量方法反映環境對經濟的影響,是對傳統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充實、完善和提高,這一適應環境因素的新興的會計核算領域將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地發揮會計應有的作用,更能體現會計發展的方向。
五、傳統核算的願景CEAS
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立足於公司本身的經濟利益,為社會公眾所提供的經濟信息是以自身的利益為出發點,按照信息需求者的不同偏好,按照會計法規以及會計準則等的要求來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這一信息隻能反映出公司資金運動的結果和經營成果。難以避免的是,幣值是否穩定和市場周期的變化等客觀因素將對會計信息的提供或多或少有所影響,波及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資產負債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貨幣層麵上,但實物量不會受其影響,用貨幣反映出來的信息極容易被主客觀因素所製約,用貨幣反映出來的會計信息雖然能使社會公眾習慣地加以接受,但常容易被“粉飾”。
“公司環境核算係統:對抗環境質量退化的一種管理工具”。這種核算係統體現了對傳統的核算方法的一種演變,這種演變也像會計核算原則一樣具有重要性。公司環境核算係統是在傳統的會計核算體係下,由隻有貨幣表現的會計信息這一單一模式擴展到貨幣與實物(數量)同時為社會公眾提供有用信息的綜合模式。這種綜合反映公司經營狀況即經營環境的模式,不僅能充分體現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效果,更能表現出公司的社會責任感,耗用社會資源的狀況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公司環境核算係統為有效解決公司的外部性問題提供了可以借鑒的一種有效方法。
CEAS是在傳統的會計核算基礎上,依據投入與產出的相互關係,對公司在生產和提供勞務的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從其投入(如原材料等)到產出過程中所形成的廢棄物、汙水、二氧化碳等對環境的消耗與影響,專門設置相應的用數量計量的賬戶加以計量和反映。尤其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用這樣一個賬戶加以計量和反映更能體現一個組織的盈利能力的強弱、經營期間的長短、經營效果的好壞、管理水平的高低、外部是否經濟以及對外部不經濟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