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國際比較與借鑒(3 / 3)

(二)資本化利弊分析

資本化處理的優勢:將研發費用資本化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會使企業價值整體增加,符合廣大股東利益;研發費用可望未來收益,資本化比較符合權責發生製和配比原則,其價值可在有效期或收益期內進行攤銷,從而更好地計算損益、無形資產的價值;研發費用資本化避免了企業外購、自行開發兩種渠道取得同類無形資產進行不同會計處理的狀況,符合一致性原則。

資本化處理的劣勢:研發費用全部資本化必然導致虛增資產和收益,使會計信息缺乏客觀性、穩健性;研發能否成功以及未來經濟利益流入的大小都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另外研發成果的有用性也值得考證,這給研發費用資本化處理帶來困難;對企業來說研發費用資本化會導致當期利潤的增加,不利於節稅,企業可能從其他途徑進行利潤操縱;當然,全部資本化必然誇大無形資產價值,甚至賬上出現研發費用投入大於回報的現象。

(三)有條件資本化利弊分析

有條件資本化處理的優勢:有條件資本化是對費用化、資本化的折中處理方式,它既避免了全部費用化和全部資本化的缺陷,又遵循了客觀性原則和配比原則;有條件資本化使得開發階段的處理更符合資產的定義,使會計信息更加準確;條件資本化有利於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克服費用化導致利潤減少的不足,保持企業技術持續創新的動力。

有條件資本化處理的劣勢:對於研發費用的處理,劃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主觀性太強,可能存在利潤操作的空間;兩階段的劃分對會計人員能力要求高,同時會計人員本身也難以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資本化的條件也存在著估計性,主觀判斷明顯,導致不同企業間缺乏可比性。

四、對我國研發費用會計處理的構想

不同國家會計準則對交易事項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是該國特定的政治、經濟、法製、文化等環境利益相關方博弈的結果(張鐵鑄、周紅,2007)。近年來,過於謹慎的研發支出處理方式受到諸多學者的質疑,並提出了各種資本化方式。然而,有關準則的修訂進展相對緩慢。學術界的激進與準則製定機構的謹慎形成鮮明對比,有關研發支出處理方式的優劣一直爭論不休。筆者認為,雖然各方都在捍衛自己的觀點,但不同的處理方式各有千秋,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準則的製定和修改隻能是在會計信息的重要性、可靠性、謹慎性以及會計現狀與目標實現等各方麵權衡。

結合國內外觀點,立足於我國轉型階段新型經濟體的現實,筆者認為:依據研發費用重要性原則,可以把企業分為兩種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如果此項研發費用對企業不重要,采用費用化處理;如果重要,針對所有企業分為三類分別處理。具體來說,以研發活動為主的企業、科研機構,可將研究與開發費用全部資本化,如果項目失敗,將研發費用根據比例分配轉入成功項目;一般高新技術企業以及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企業采用“成敗法”,對於研究與開發費用根據研發的最後結果決定采用費用化還是資本化,如果最終成功全部相關成本予以資本化,否則費用化;一般研發費用不大的企業采用費用化的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克服全部予以資本化或全部予以費用化的嚴重不足,並且能夠真實地反映無形資產的賬麵價值,從而使信息使用者能夠依據企業提供的可靠信息作出正確決策。另外也避免了人為劃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所引起的主觀隨意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管理層操縱利潤。同時也使同一企業不同來源的無形資產的計價方法一致,增強信息的可比性。●

【參考文獻】

[1]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產[S].2008.

[2]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S].2006.

[3] 張鐵鑄,周紅.R&D支出會計處理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證券市場導報,2007(4):31.